深圳晚报 2019-01-18
深晚领读|继《袍哥》之后王笛又一城市史力作《消失的古城》出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一百年前的老成都是什么样子?他们是怎么过春节的?……

微观史代表人物王笛继《茶馆》《袍哥》之后又一城市史力作《消失的古城——清末民初成都的日常生活记忆》出版,他在书中向我们娓娓道来革命时代中国的都市变迁。

传统的成都是自治的社会,由市民自己组织日常生活。但是从晚清以来的城市改革,改变了城市管理,也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公共空间的重组,人们自由使用公共空间的传统受到限制。由此如题,本书提供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讲述了一个城市从传统生活到进入现代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化对成都的影响: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

王笛是以新文化史、微观史研究中国城市的代表人,他出生于四川成都,就成都 18~19 世纪的社会文化发展已经出版过多部著作,如《茶馆》中对茶馆这一充满成都特色的公共空间的解读;《街头文化》中对下层民众和地方政治关系的讨论。这部《消失的古城》是王笛对清末民初的成都,社会各方面迎来的革新和巨变的一些角度新颖、内容详实的讨论。

在这本书中,我们还看到三教九流——乞丐、妓女、苦力、小贩、收工匠、挑水夫、算命先生、跑江湖、剃头匠等在城市中的谋生技巧。城市中的各种活动,诸如庙会、节日庆典、街头政治等,在书中都有生动的描写。

王笛,出生于四川成都,历史学家,现为澳门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主要关注中国社会史、城市史、新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和微观历史的研究,成果丰硕,著有《跨出封闭的世界》《街头文化》《茶馆》《袍哥》等。

《消失的古城——清末民初成都的日常生活记忆》对我们理解一个中国内陆城市、城市文化和城市历史,提供了一个深刻思考的新视角。

《消失的古城——清末民初成都的日常生活记忆》

王笛著

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9 年 1 月出版

深圳晚报记者姚峥华

相关标签

成都 四川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