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见习记者 阿里亚 记者 胡玉梅 / 文 吉星 / 摄)你知道,明朝的石城门长什么样吗?你知道,中华门瓮城上的城楼是怎么没有的吗?1 月 18 日,《岁月传城—南京城墙旧影》在中华门瓮城的首发,同时," 岁月传城—南京城墙旧影 " 专题展在瓮城藏兵洞开展。
△《岁月传城——南京城墙旧影》首发
该书以 500 张图片,讲述了 650 岁明城墙的沧桑岁月。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些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江苏省美术馆等多家机构,其中 70% 的老照片为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首次对外公开出版。
早在 400 多年前,南京城墙就被画入《金陵八景》
" 很多人误以为,明城墙是冷兵器时期的产物,只有军事防御的实用目的,只是到了今天才转化为纯文化的功能。但从书中提供的资料来看,早在明代嘉靖年间,明城墙很文化了,当时的画家在绘画的时候,已经有意无意地把明城墙画入其中。"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说。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在明清时期,无论是《金陵八景图》还是《金陵十八景》《金陵四十景》《金陵四十八景》,都有南京明城墙的 " 身姿 ",甚至在西方的版画中也有南京城墙。
△文伯仁绘画的《金陵十八景》之《凤凰台》
最早把明城墙画图金陵名景的是黄克晦。嘉靖年间,画家黄克晦游览南京,于是绘制了《金陵八景图》,八景图中,其中的《石城霁雪》,在草木山石之间,城墙隐约可见。" 这幅画原作藏于江苏省美术馆,书中把《石城霁雪》收录了其中。读者可以通过画作,寻找城墙的影子。" 南京城墙管理保护中心陈列展览部王腾介绍说。
△金陵八景图之《石城霁雪》
自黄克晦之后,明代画家文伯仁绘画的《金陵十八景图》中,《凤凰台》《石头城》《白门》三幅花中都可见城墙的身姿,其中景《石头城》一画,画中,城墙沿山体而建,城墙下,一片汪洋,几艘小船在江中奋力划着 ……
△文伯仁绘画的《金陵十八景》之《石头城》
众多的绘画中,最壮观的是《康熙南巡图》。在《康熙南巡图》第十卷以及第十一卷,都有明城墙。其中,第十卷中,康熙南巡的队伍从通济门进入南京,高大的城门尽显恢弘气势;而在第十一卷中,不仅有水西门、旱西门、石头城段城墙,还有非常珍贵的外郭城门观音门。
△《康熙南巡图》第十卷局部,队伍从通济门进入南京
△清代《康熙南巡图》第十一卷局部
贺云翱说,明清时期,那么多人喜欢画明城墙,这说明,当时的城墙已经作为一种审美对象而受到诸多文人雅士的青睐,它伟岸的身影、绵延的走势、起伏的韵律、精巧的工艺以及天然山水草本的有机融合,激发了画家们的灵感和才情。
图像还原,明朝城门这样消失
城门城门几丈高,骑大马带把刀,到你家门前操一操 …… 这是在南京一代一代流传的童谣。明朝时期,南京城墙共有 13 座城门,但在 650 年的沧桑岁月后,保留至今的城门只剩中华门、神策门、清凉门三座相对完好;其它的,如石城门,只剩下广场;其余九座已经消失。
△民国期间,关闭的仪凤门外,两辆人力车正在等待进城。
△ 19 世纪末仪凤门内侧
城墙最早的 13 座城门长什么样?《岁月传城—南京城墙旧影》收录了许多已消失的城门图片,如 1865 年的聚宝门(今中华门)城楼,1888 年的朝阳门(今中山门)单门洞造型,晚清、民国甚至新中国成立初还一度存在的通济门,朝阳门清代建筑的瓮城 ……
在一张民国时期的照片中,左侧是 1934 年新建的汉中门,右侧是明洪武初年修建的石城门,两种截然不同的城门结构相映成趣。" 如今,这两个城门都已经没有了。其中,石成门还剩一个广场,如果看航拍图,可以看出来石城门是一个船型的瓮城。" 王腾说。
△民国的照片中,左侧是 1934 年新建的汉中门,右侧是明洪武初年修建的是城门
而另外一张老照片见证了中华门瓮城城楼的消失。1937 年,侵华日军进入南京,战火烧到了中华门,日军的一个炮弹炸到了城楼上 …… 这次,这张见证历史一刻的照片也收录其中。照片中,日军的坦克车就在中华门下边,一炮正好打到城楼上,城楼瞬间被炸毁。" 从那之后,城楼再没有复建过。" 王腾说,当时城楼上还挂有 " 誓报国仇 " 四个字,十分醒目。
△ 1937 年 12 月南京保卫战中,中华门城楼遭受日军炮击的瞬间
【链接】
城墙申遗文本已递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在首发式上,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对现代快报记者介绍说,南京城墙的申遗工作正在进行中,虽然现在还不是世界遗产,但申遗的文本已经正式递交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应该说,它是 " 准世界遗产 "。实际上,不管明城墙是不是世界遗产,它都是世界的、中华文明的创造,在这座城墙里孕育过太多的文化的成就。" 我们在科研活动中发现,城墙的内涵组成是多方面的,除了巨大的实体建筑物外,也包括历代的文献,这些不同时代的图像,记录了城墙的沧桑岁月,非常珍贵。"
(编辑 周冬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