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即将到来,1 月 19 日 15:00-17:00,深圳图书馆春联送祝福活动在二楼大厅喜气洋洋地开始了。现场,书法家挥毫泼墨,为读者写心仪的春联,让大家提前尝到幸福的年味儿。
本次活动由深圳图书馆、深圳市老年书画协会主办。自 2014 开始,深圳图书馆春联送祝福活动已经连续举办六届,颇受读者欢迎。2019 年除了邀请来自深圳市老年书画协会的书法家,还面向广大读者招募书法达人加入活动,共同为市民送去满满的新春祝福。
书法达人志愿者招募经微信一发出,便得到读者的热烈响应,报名者达 20 人。他们中有耄耋之年的老人,也有年龄不到十岁的小学生;有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时尚女性,也有执着守护传统的老行家;有开设自己工作室的专业书法家,也有在书法比赛崭露头角的新星。经过严格筛选,最终有 6 名书法达人加入活动队伍中。
活动现场,书法达人们下笔有神,行书、楷书、隶书、指书、瘦金体等各有呈现。在场读者的赞叹声和感谢声连绵不断,市民在浓浓的墨香中许下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
春联小知识
春联,也叫 " 门对 "、" 春贴 "、" 对联 "、" 对子 ",属于楹联的一种,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起源:
春联,起源于桃符,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后蜀主孟昶在桃板上题:"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便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一副春联。
历史发展:
春联在宋代普遍流行,在明清达到鼎盛时期。通过王安石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的诗句,便知道宋代已经流行现代意义上的春联了。而 " 桃符 " 真正称之为 " 春联 ",始于明太祖朱元璋。
种类: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 门心 " 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 框对 " 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 横批 " 贴于门楣的横木上;" 春条 " 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 斗斤 " 也叫 " 门叶 ",为正方菱形,内容多为 " 福 " 字,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福 " 字人们通常倒着贴,表示 " 福到了 " 的意思。
深圳晚报记者 李福莹 摄影 冯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