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1-20
深晚报道 | “山竹”危害引发思考,代表委员热议行道树木种植与管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2018 年 9 月 16 日,超级台风 " 山竹 " 在广东沿海登陆,过境深圳时强度为 14 级 ~15 级,风速达到 45 米 / 秒,对全市绿化造成重大破坏。

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约而同地关注到科学开展行道树种植与管养这一话题。他们建议相关部门结合深圳城市的气候特点,重新审视和评估行道树木的种类选择,科学规划绿化景观的管养方法,实行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责任追溯制度、园林绿化考评考核制度等,为把深圳打造成为高质量的 " 花园城市 " 做出贡献。

市人大代表张静平:优化调整城市树木种植规划

此前," 山竹 " 过境,深圳成群大树被吹倒,马路变成 " 原始森林 "。亲身经历这一切的张静平深感痛心。她建议,要优化调整城市树木种植规划,结合深圳城市文化特点和气候特点,开展行道树的选择与栽植评估。

" 现在深圳的行道树扎根很浅,只停留在地面表层。在今后规划上就应该结合此次‘山竹’的教训,挑选适合种植的树木。" 张静平表示。

她建议,深圳在今后进行城市树木种植规划上也要有全盘布局眼光,切勿过度绿化。张静平称," 城市树木种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倘若过度绿化,会加重城市负担。"

市政协委员陆佳:建议系统开展城市行道树调查和评估

市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陆佳提交了一份题为《关于科学开展行道树种植与管养工作,建设美丽绿色深圳的建议》的提案。

陆佳认为,在树种选择方面,深圳过去过多考虑景观效果,导致易倒伏、易断枝的树种比较多见;在道路狭窄、树坑尺寸有限的环境下,根系发达的树木易损害人行道平整度,路面坑洼、翘起等情形时有发生。而在养护方面,不少树木修剪频次相对于树木生长速度来说过低,许多路段树木低矮郁闭度过高,且枝叶密不透风,抗风能力差;小水浅灌,易诱导根系向浅层发展,造成倒伏。

她建议相关部门开展城市行道树调查和评估,为日后树种选择、树木种植、防风抗灾以及灾后恢复等提供参考;同时科学制定行道树局部替换方案,将路段特征、树木适应性、历史文化记忆等因素纳入考量。

市政协常委陈锦华:建议制定深圳行道树种植技术规范

市政协常委陈锦华同样也关注到行道树保护这一话题。通过调研,陈锦华发现,深圳行道树屡遭破坏,除了台风等自然灾害外,还存在行道树树穴设计不合理等原因。

" 目前,我市的行道树树穴基本为点状形式,而且土层不深,四周多为硬质铺装,导致行道树根系无法正常向外、向下伸展,极不牢固。另外,树种选择未充分考虑深根性原则,忽视了沿海台风袭扰的因素,造成树木易倒伏。" 陈锦华说。

陈锦华建议深圳亟须出台关于城市行道树保护的相关政策以及技术规范,以加强对我市行道树的保护。在技术方面,我市应建立行道树保护数字园林系统,结合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完善城市管理数字园林系统软件开发,对城市行道树的规划、设计、种植、养护进行网格化量化管理。

同时,陈锦华建议有关部门结合城市绿化相关部门工作实践,邀请园林绿化行业专家制定我市行道树种植技术规范,实行科学化种植,对行道树的树穴、种植土、养护、移植等制定相应的标准。

市政协委员高锦民:建议为城市树木建立电子档案

市政协委员高锦民此次联合了 20 余位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打造深圳花园城市的建议》提案。

他建议,深圳应新建树枝处理场,提升循环利用处理能力。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要尽快完善原绿化处树枝粉碎场搬迁选址,确保我市树枝粉碎的基础处理能力。" 同时,各区(新区)必须建设至少一个树枝粉碎处置设施,在大型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内要规划建设一个相应的树枝粉碎处理场地,实现分片区就近处置。" 高锦民表示。

此外,高锦民认为深圳还需建立树木的风险评估机制,逐步健全行道树档案,完善种植标准。他表示," 目前,城市绿化存在一些不尊重科学规律的情况,比如强行移植大树、古树进城,大树、古树难以适应城市成长环境。" 他建议,有关部门要建立树木电子档案,形成树木大数据,完善苗木选择和种植的标准。

深圳晚报记者 许娇蛟 王宇 杨少昆 冯明

相关标签

市政协 代表委员 张静 台风 档案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