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钱敏 记者 黄艳 文 / 摄)"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 月 21 日下午,南京市人民中学的报告厅变身昆曲表演的舞台,南京白下昆曲社社长唐建光老师正在用昆曲演唱古诗词。随后,《牡丹亭 . 游园》、《牡丹亭 . 惊梦》一一上演。看到如此优美的传统艺术,00 后的高中生们目不转睛,这其实是一节特别的语文课,用来配合高一语文的元曲内容学习。
唐建光不仅是昆曲社社长,更是南京 29 中的一位教师,以前还当过语文教师。20 多年前,他就开始接触昆曲,致力于发掘还原古代的词曲。" 后来我自己也开始学唱,并在中小学推广,希望更多的 00 后能了解我们的传统艺术。" 唐建光说,他所在的昆曲社老中青演员都有,大家主要是业余从事这项非遗的保护。" 今天来的几位主演年轻时毕业于省戏校,退休后又重拾原来的功底。" 唐建光特别看重古诗词的演唱,结合中小学课本的选文,给学生们表演了 4 首。
现场有 400 名高一学生观看演出,还向演员们学习认一认昆曲演奏乐器 , 进行昆曲表演手、眼、身、法、步的学习等。人民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组长周茜说,高一语文必修四中,有《西厢记》选段 " 长亭送别 ",现在用昆曲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是换一种学习方式,更增加了感性认识,容易理解课文表现的内涵。周茜说,老师们做过调查,现在的高一学生基本没有到剧场看过戏曲演出,少数人在电视上看过。高一(1)班魏昕怡就是在戏曲频道看过昆曲,但没有现场感受过。" 真的是余音绕梁,姿势也特别柔美。每一句话都要变换很多种腔调。" 她说,自己也看过《牡丹亭》的书,但觉得对词不是很看得下去,而在欣赏现场演出时,结合大屏幕上的词就能非常认真的去欣赏和思考。
(编辑 刘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