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1-22
深晚领读|《家族、土地与祖先》:一部新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史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对西方汉学稍有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易劳逸的大名,他是与罗友枝、魏斐德等人并驾齐驱的顶尖汉学家,其所著《毁灭的种子》(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一种)《流产的革命》等书是许多专家研究近现代中国的案头书。《家族、土地与祖先》一书是易劳逸研究中国史的又一代表作,1988 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但是国内一直没有译本,相关的介绍也很少。不过,很多国外研究论著当中对《家族、土地与祖先》这本书多有引用,将其当成研治中国历史的重要作品。

本书突破以往西方学界强调政治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范式,从全球史的视角考察了 1550 至 1949 年近四个世纪中国社会在经济基础、社会形态和精神信仰层面的巨变,呈现了该领域新的研究成果,是了解 16 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权威著作。

明清以来,中国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塑造了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作者运用大量史料,对中国社会复杂且深刻的变迁予以清晰的阐释,探讨了人口变化趋势、阶级结构变化,小农经济、商品贸易和制造业与信仰和文化之间的关系等多方面的问题。

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针对这个一直以来备受争论的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李约瑟关于中国科技停滞的思考,以及马克斯 • 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形成了言之有物的对话。

此外,作者还描绘了他对于中国人的理解——友善和冷漠、勤劳和懒散、进取和保守、慷慨和自私,这些自相矛盾的国民性,与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提出的 " 差序格局 ",形成了有效的对话。

可以说,本书对中国近 400 年社会经济的变迁做了系统梳理和完美诠释,在全球史视野下为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且情况复杂的社会描绘了持续的图景。其中作者的很多观点和分析发前人所未发,无论对于研究中国史的学者,还是一般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能从中获得启发和新知的一本好书。

《家族、土地与祖先:近世中国四百年社会经济的常与变》

(美)易劳逸 著

重庆出版社

2019 年 1 月出版

深圳晚报记者 刘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