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1-25
深晚报道|南山区政协委员说:深度挖掘赤湾人文资源,打造南山文化名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是凝心聚力的最好黏合剂。" 南山区政协常委、区重点片区规划建设管理协调办公室主任苏峰认为,放眼全球,湾区发展不仅是一个自然环境、经济流通等因素持续演化推进的过程,高度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同样是其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强劲动力。粤港澳自古同属于百越之地,三地山水相连、同宗同源、文化相通,为沟通交流提供了先天便利,是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重要基础和突出优势。

苏峰表示,南山区可以深度挖掘赤湾人文资源,打造南山文化名片。位于深圳南头半岛最南端的赤湾,北倚南山,南临伶仃洋,是国家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也是我国古代海洋文化繁荣的重要符号。在长达 1000 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赤湾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以赤湾天后宫为中心的妈祖文化圈,是一个流动的、跨越海洋与陆地的文化区域,见证了深圳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辉煌璀璨的历史。

为此,他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统一开发运营赤湾片区各文物景点。打破现有多头管理模式,引进有经验、有实力的企业,将赤湾片区打造成为富有山海特色的休闲小镇。

二、整合提升赤湾片区历史文化资源。引入先进文保理念,恢复天后宫、宋少帝陵、左右炮台、赤湾烟墩等现有文物旧貌,形成整体性、连通性的海上丝路文博圈。

三、规划筹建海洋文化教育基地。以建设新时代深圳十大文体设施为契机,筹建海洋文化教育基地、博物馆等项目。

四、运用创新手段复兴传统文化影响力。以 " 娱乐 +"、" 体育 +"、" 旅游 +"、" 网络 +" 等创新手段,对以赤湾天后宫为重点的传统民俗文化加以传承改造,提升历史文化活动的体验感。

五、充分发挥区级妈祖文化交流平台的作用。借助南山区民间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加强与港澳民间组织的交流合作,逐步建立起成熟、顺畅、长效的对接平台。

六、提前开展片区城市规划与交通研究工作。结合片区产业升级和定位提升,调整优化居住、产业、文化设施配置与布局,研究解决对外交通问题,着力构建特色的内部旅游交通体系。

深圳晚报记者马琳洁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