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2-16
深晚报道 | 这场展览科技含量超高 缪晓春华·美术馆展“01变量循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数字技术不仅改变了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艺术的创作方式。作为国内第一家设计美术馆,华 · 美术馆近期推出 " 01 变量循环:缪晓春 2006-2018 " 展览,对未来、人与科技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探讨。展览呈现出一个具有史诗感的宏大图像世界。艺术家对中西方传统绘画或经典文化元素挪用,通过现代视角与科技手段,大胆打破传统和当代的时空界限,充分触发了观众对空间、美学和历史的探索兴趣

此次展览是对艺术家缪晓春自 2006 年以来创作的全面回顾,旨在呈现缪晓春在创作中对媒介、科技和观念交互的思考。展览由华 · 美术馆主办,独立策展人李振华策划,将展至 4 月 8 日。

记者看到,这个展览科技含量很高,缪晓春用电脑数码技术探寻新的艺术表达,尝试人脑与电脑共同思考,人手与鼠标协同合作。在缪晓春那里,计算机硬件强大的计算能力和软件具有无限变幻的可能性,算法不仅仅只是生成一串数据,也生成图像作品,是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交融。01 是计算机语言,在计算机内部,无脉冲被描述为 0,有脉冲被描述为 1。策展人表示,展览题目 "01 变量循环 " 可以被看作是所有媒介之间相互衍生的进程。

▲ 策展人李振华(中)

此次展览展出缪晓春近十二年用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的摄影、绘画、刺绣、雕塑等作品,以及 2017 年开始持续创作发展的新作《陀螺舞》的图像。观众还会看到博斯、米卡朗基罗、爱德华 · 马奈等艺术家的经典图像。《最后的审判》是米开朗基罗绘制于罗马西斯廷教堂穹顶的壁画,它同时也是一部宏大的空间史诗,而缪晓春把它转换为一种后现代版本,壮观且富于寓意。

▲艺术家缪晓春

缪晓春在中央美术学院和德国卡尔斯卢厄国立设计学院均有任教。近年来,他以摄影和多媒体艺术创作享誉国内外,借助数字手段形成其独特艺术风格,创造多样作品形式。从 1998 年的观念摄影《在德国朋友家做客》到 2005 年开创性的三维动画《虚拟最后审判》,缪晓春完成了图像和技术上的延续。他的创作和工作方法影响了当代许多青年艺术家和动画工作者。

展名:变量循环:缪晓春 2006 - 2018

展期:2019 年 1 月 19 日—— 4 月 8 日

展览地点:深圳华 · 美术馆

深圳晚报记者 杨慧

相关标签

振华 审判 罗马 中央美术学院 德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