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 通讯员 吴倪娜 黄毅 记者 刘峻 ) 2 月 23 日上午,江苏省人民医院体外生命支持中心分中心签约和授牌仪式在宁举行。全省共有 26 家省、市、县级医院成为江苏省人民医院体外生命支持中心分中心。
据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兰青介绍,当前江苏省急救医疗体系建设正在向 " 全过程覆盖、多维度落实 " 的目标迈进。体系的建设需要一流的的技术,一流的人才团队和规范的科学流程。此次由江苏省人民医院牵头,与来自全省 26 家医院的代表在此举行分中心的签约和授牌仪式,将进一步推动 ECMO 等急救技术在我省的开展、交流分享并建立规范,也将更好的打造江苏省紧急医学救援体系,为急救医学的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奠定良好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从而提高江苏省急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和水平,为全省乃至周边地区疑难危重患者编织起一张更加有力,更加有效的生命救治网,造福社会造福百姓,为健康江苏做出新的贡献。
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刘云告诉记者,早在 2015 年,江苏省人民医院便在全国率先进行急诊 EMCO 团队的建设及临床实践,并多次赴江苏南通、常州、无锡、淮安、宿迁,以及安徽的天长、马鞍山等地装机会诊,积累了丰富的救治经验。2018 年 11 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又成立了体外生命支持中心,在院长唐金海等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急诊中心联合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心脏科、ICU、麻醉科和呼吸科等优秀品牌学科和专家团队组建成一流的救援团队。中心通过现有的 7 台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系统,目前已经开展近 200 例 ECMO 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达 41.7%,在国内急诊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尤其在心肺复苏体外生命支持(ECMO-CPR)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
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中心主任,江苏省人民医院体外生命治疗中心副主任张劲松教授告诉记者,体外循环技术从 1953 年首次用于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并获得成功,已成为心脏手术不可或缺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体外膜肺氧合 (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 ) 是一种体外循环技术,用一种特殊的装置暂时替代人的心脏和肺脏工作,进行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技术。这一装置称为人工心肺、人工心肺装置或体外循环装置。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和设备的进步,如:膜式氧合器出现、抗凝控制技术完善、置管技术的成熟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逐步走出手术室,用于心源性猝死,心源性休克,重症心肌炎,ARDS,急性肺栓塞,急性中毒等所致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救治,该技术通过提供心肺功能支持,为危重病人的进一步救治,保驾护航赢得时间,已经成为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一线支持措施,它代表着一个医院,甚至一个地区的救治水平和能力。
" 时间就是生命 " 掌握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就是掌握挽救生命的时间,就有可能是给病人第二次生命的机会。
日常急诊工作中,基层医疗机构确实存在一些难题。有部分如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严重脑卒中、严重多发伤等极危重病人在就诊时,就已经发生严重循环、呼吸衰竭,甚至呼吸心跳骤停。许多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因设备、技术等诸多原因,除常规救治方法外已经无法在救治时间窗进行有效病因治疗。对于这类极危重病人,如果能及时实施 ECOM 救治技术,可以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为后续救治创造条件,甚至挽救生命。但是这项技术是一项复杂的需多科协作的系统救治的工程,设备也较为昂贵,专业技术要求高,所以,对于基层医院而言,开展这项技术还有一定的制约。
此次,江苏省人民医院在全省 26 家医院率先设立了体外生命支持分中心,通过送技术到家,使基层医院能更好地得到省人民医院技术团队强大的技术支持、人员的培训与经验传授。真正体现了 " 危重病就近就急救治 " 的急危重救治理念。
(通讯员供图 编辑 刘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