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韩秋 文 / 摄)2 月 23 日下午,现代快报联合扬州洁丽特口腔门诊开展 " 情暖童心,亲近木偶文化 " 走进青麦坊剧场活动,活动邀请扬州仪征市新集镇近 30 名困境儿童免费观看杖头木偶,让孩 子们现场感受地方传统戏剧,了解戏剧历史和戏剧文化。
扬州有着 " 木偶之乡 " 称誉,其杖头木偶与泉州的提线木偶、漳州的布袋木偶齐名。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杖头木偶戏源远流长,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更是培养出颜育、华美霞、殷大宁等非遗传承人。早在 1956 年,扬州木偶剧团的前身——泰兴京剧木偶剧团合并了当地一些民间木偶戏团后,正式成立,并在制作工艺与表演形式上进行了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便是现代扬州杖头木偶戏的源头。1973 年 7 月,泰兴木偶剧团上调成为扬州地区木偶剧团。1983 年 4 月,更名为扬州木偶剧团,并搬迁至扬州。在这段时间里,剧团不仅对杖头木偶的制作工艺进行了改良,用泥塑造型塑造角色,还为主角木偶装配了活眼、活嘴,既方便操作又活灵活现。
据介绍,建团已有数十年的扬州木偶剧团十分注重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讲究细腻传神,刚柔兼备,创作演出的木偶戏《琼花仙子》《嫦娥奔月》《三打白骨精》等剧目得到国家嘉奖。1981 年创作演出的大型木偶戏《嫦娥奔月》一改京剧当家的模式,将京剧与歌剧融合,立刻吸引了大批观众。这部剧上演当年,便获得全国木偶皮影戏观摩演出奖,得到了木偶届专家以及观众的一致认同,被誉为扬州杖头木偶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好的表演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早在 1984 年,扬州木偶剧团便出访国外,在日本表演的短短两个月里,创下了连演 52 场的记录,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追捧。多年来,扬州杖头木偶艺术的足迹遍布南美、欧洲以及亚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和认可。可以说,扬州杖头木偶将中国艺术带向了世界,更成为了中国与世界的瑰宝 。
现代快报记者从扬州市有关部门获悉,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杖头木偶声名远播,去年暑期,一批外地大学生还慕名到扬州石桥社区乐民文化非遗传承工作室,找到退休后的颜育老师学木偶戏。这些大学生说,平时在学校里对杖头木偶戏接触不是很多,但是他们从小就特别喜杖头木偶戏,因偶然的机会,他们在央视《开门大吉》栏目中看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杖头木偶的省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颜育的表演后,就想来扬州感受学习一下。
得知此次戏剧演出," 中国好人 " ——扬州洁丽特口腔门诊部负责人刘卫国主动购买 30 张门票,邀请仪征市新集镇 30 位困境儿童前往观看。看完演出之后,大部分孩子表示,从没有近距离观看过现场演出,更没想到杖头木偶剧文化底蕴这么深,《武松打虎》《狼来了》等木偶剧引得孩子们纷纷鼓掌,并表示今后一定会加倍学习文化知识,向更多的人传播扬州的文化。
青麦坊创始合伙人崔湘告诉记者,此次《木偶集锦》是 2019 年青麦坊亲子剧展演季的第一部,在这部《木偶集锦》的演出中,为观众带来精心挑选的《武松打虎》《胖子与蚊子》《作画》《长绸 舞》《小牧童与大灰狼》等经典保留剧目,通过风趣的情节、新颖的表演形式,给孩子们带来一种寓教于乐的观剧模式。之所以选择扬州的木偶剧来进行开年首演,他们希望通过现代的小剧场对其加以传承和发扬,让更多孩子走进剧场,了解戏剧历史和戏剧文化。
(编辑 吴嫣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