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25 日晚,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冠军、北京大学理工科博士陈更,亮相深圳书城龙岗城(红立方书城),携诗词赏析随笔《几生修得到梅花》与深圳读者见面。
读温润的诗词,能够让你的内心一颤
随着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的结束," 陈更 " 一下子成为网络热词,她是人们心目中典型的 " 别人家的孩子 "。在当下专业分科严重的时代,她罕见做到了 " 文武双全 ",完美地把北大理工科博士和风花雪月的诗词女神结合于一身。
她是唯一一个连续 4 年参加诗词大会的选手,14 次登上诗词大会的主舞台,最终捧得了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
1992 年,陈更出生在咸阳。她的家庭重视教育、崇尚读书。老家西侧的房间里保留着两个古旧的书架,上面塞满旧书、旧课本和旧杂志。陈更小时候,没有书看了就跑去架子上翻,看上世纪 80 年代的流行小说,看旧课本上的故事,也看《知音》和《故事会》一类的杂志,对文字的痴迷在那时生了根。
不过,中学文理分科时,陈更选择了理科。她觉得理科意味着可以有一技傍身,意味着更广阔的就业面。
2009 年高考后,陈更被同济大学录取,读自动化专业。同济大学校园里有很多的河流,大片的草地,养着孔雀和天鹅。这很快就唤醒了陈更的文艺细胞,她选修了声乐课、电影鉴赏课、现代诗课等。
而古典诗词的启蒙,是从 21 岁开始的。那一年,陈更被保送北大直博,专业是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研究方向是智能康复机器人的控制器设计。她每天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里度过,读文献,做模型,推公式,处理数据。除了做实验,让她最愉快的事情,就是读古诗词了。如果不是《中国诗词大会》,不可能有这么多人认识这位特别的女博士。
虽然不是周末,但 25 日活动当晚,深圳书城龙岗城四楼大台阶活动区座无虚席。很多读者,尤其是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聆听陈更与诗词的神奇缘分。
" 我们为何要读诗?" 陈更给出的理由是:" 首先,它能够让你内心一颤,它让你感觉到平凡生活中没有的浪漫和极致的震撼。"
陈更表示,她没办法直接解释诗词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但是,诗词首先可以教会我们表达。你本来总会说 " 窗外下雨了 ",忽然你会背了诗词,你开始说 " 门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
你本来写作文的时候只会说 " 鸟儿在唧唧喳喳地叫着,告诉我春天来了 ",后来你背了苏轼的《石钟山记》,你开始说 " 啼声婉转,轻悦动人 ",你从中提取了 " 轻悦 " 这两个字来形容鸟的叫声,你知道古人告诉我了,形容鸟声最好的就是 " 轻悦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吹开文与理的矛盾,看见诗词给你的力量
对于自己的诗词赏析随笔《几生修得到梅花》一书,陈更介绍,这是一个工科文艺女青年的读诗手记、日常心路。这本书是真诚的。翻开它,你可以看到诗里最美的画面,诗外悠远的语境,体会诗词温柔而强大的力量。
此外,在书里,她还将自己理科生涯中的诗意光阴一一重现,例如 " 李白的诗怎么背起来这么快 " 的惊喜," 姜夔真是好高冷啊 " 的发现,杨万里人生之秋的返璞归真,诗人藏在隐喻中的温柔与慈悲。
左手工科,右手诗词。陈更让读者看到她是如何从浩渺的诗词世界中拓出一条自得其乐之路的。她把笼在她身上迷雾般的文与理的矛盾吹开,让读者看到诗词如何在科研中给她力量。
对于人们送给她的 " 学霸 " 美誉,陈更说,自己不算学霸级的聪明,成绩突出全凭 " 肯攀登 " 的努力刻苦劲儿。如今的陈更,正在为自己能够在 2019 年博士顺利毕业而努力。
" 世界上有那么多我们不能控制的事情,所以那些能控制的事情就会变得尤为珍贵。" 陈更说。
比如说你不能控制是否能长到一米八,但是,你能控制自己看起来是挺拔的;你不能控制自己是否能长成刘亦菲那么漂亮,但是你能控制自己看起来是温和的、让人可接近的;你能控制自己是一个勇敢的人还是懦弱的人;你能控制自己是一个宽容的人还是狭隘的人;你能控制自己是一个勤勉的还是懒惰的 ……
所有这些事情是我们能控制的,但这些事情又很难控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惰性、劣根性,常常没有办法改变自己,在这时文学可以改变我们,因为文学可以让一个人成为更好的人。
对于人生,陈更有自己的平衡心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河。左岸冷硬,右岸柔软。我爱我的研究,它是我理性现实的左岸,我也爱诗词,它是我柔软感性的右岸。人生有多包罗万象,诗词就有多包罗万象。"
谈及诗词对青少年的益处,陈更说,古诗词为青少年打开一条通往文学金字塔的路,其中蕴含的各式修辞手法、文学素养,以及通过诗词将同一件事物描绘得千变万化的文学表达,都可以帮助孩子养成更好的文学素养,给孩子的世界增添色彩。
如何指导孩子阅读诗词?陈更表示,无论是大读者,还是小读者,都要用心感受诗词。先从自己喜欢的诗词出发,然后再了解这首诗词的起源、创作背景故事,保持求知和兴趣,所有诗词在你眼中都会变得简单而有趣。
深圳晚报记者 李福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