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3-09
生命守护者:与病魔死磕,病床前一坐就是一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朱鲸润)病床前,一名医生坐在凳子上,盯着眼前几台仪器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 …… 近日,这样一张照片走红朋友圈,照片中医生安静而宽厚的背影打动了无数网友。照片中的主人公,是宜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陆俊杰。那晚,他在病床前一直守到天亮。

△ " 生命守护者 " 陆俊杰在病床前守了病人一夜。(医院供图)

在陆俊杰 20 年的职业生涯里,有一半,他交给了重症医学科。在他理应陪伴家人的时间里,有一半,他交给了自己的病人。为了患者,他一夜坐着守护,不眠不休;为了生命,他以医院为家,与病魔 " 死磕 "。他见过凌晨一点、两点、三点、四点 …… 重症监护病房外的风景。

在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他用生命守护生命

△陆俊杰查房中

" 其实,这张照片就是陆主任最真实的工作状态。" 近日,陆俊杰的同事为现代快报记者讲述了照片背后的故事。2 月 13 日晚上 8 点半左右,37 岁的小戴(化姓)因为突然胸痛,被送往宜兴市人民医院抢救。

严重气急、紫绀、四肢厥冷 …… 患者已经处于极度濒危状态,经检查明确为急性心肌梗死。" 呼叫陆主任立即回医院参与抢救工作!" 正准备送儿子去上课的陆俊杰接到医院电话后,将儿子放在了小区门卫室,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抢救室,和大家一起分析病情特点。" 考虑患者为大面积心梗,并发急性左心衰肺水肿、心源性休克。" 陆俊杰到场后制定出治疗方案,马上启动医院心血管内科的 PCI 团队及重症医学科的 ECMO 团队,迅速建立了患者体外生命支持系统。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给予介入治疗开通了 " 罪犯 " 血管。

术后,小戴住进了重症监护病房。他的全身插入了多根管道,连接上各种监护仪器,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刚结束一轮抢救工作的陆俊杰有些疲惫,但他不放心小戴。于是,他搬了一张凳子,坐到了小戴的病床旁,持续不断地监测各项生命指征,并调整各种治疗措施。一夜坐着不眠不休,正常人都很难做到,更何况陆俊杰还需时刻保持警惕,根据患者病情不断思考进一步治疗方案。

" 因为这种重症病人是很脆弱的,稍有不慎,患者的病情就会再次滑向死亡的边缘。" 陆俊杰说,在抢救病人的过程中,他整个人是很亢奋的,所以丝毫没有睡意。直到天快亮时,小戴的生命指征渐渐平稳,陆俊杰才觉得自己的头有些重,将监护工作交接给了其他医生,自己去值班房眯了一个小时后,陆俊杰又开始了白天的工作。

" 外界把重症监护病房比作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因为这里的病人病情较重,病情变化也很快。特别是遇到这种重症病人,我是一定要自己守着的,因为这样我更放心,而且便于掌握第一手病情,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说起照片背后的故事,陆俊杰谦虚地说,其实通宵不睡是常见的事情。

此生 " 卖 " 给医院,值班房是他第二个家

△连续几天几夜不回家守着病人,对于陆俊杰来说是常事

" 陆主任是我们这里加班次数最多的,连续几天几夜不回家守着病人,对于他来说都是常事。" 同事汤铭阁透露,有一次为了抢救一个心脏骤停的小伙子,陆俊杰一个月几乎没回过家,就中途回家拿了些换洗衣服。

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几乎每天都上演着生命的变奏曲,重症医学科给他们的是生命的支撑和保护,而陆俊杰,作为学科的带头人之一,永远都冲在救治的第一线。

△陆俊杰与同事探讨患者病情

前不久,一位外地来宜兴旅游的患者,夜间突发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反复出现心室颤动及心源性休克。接到急会诊通知后,陆俊杰迅速抵达急诊室。与家属商量后,陆俊杰马上召集科室的 ECMO ( 体外膜肺氧合 ) 团队,在持续胸外按压的基础下,立刻启动了 ECPR ( 用体外心肺支持系统进行的心肺复苏术 ) ,体外循环建立成功后,在团队协作下,转运作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过一整夜争分夺秒的连续抢救,度过了恶性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肺水肿等致命性并发症后,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对病情的急速响应,为患者的最终康复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 这辈子可以说是‘卖’给医院了,随叫随到这是必须的,有时候是院内会诊,有时要去外院参与抢救,你要付出精力才能将病人一步步救回来。我妻子常说我好像医院里的‘救火队’,但这就是我们的职业。" 陆俊杰说,一年 365 天,医院值班房成了他的第二个家," 有时候守了一夜病人,到快早晨或者中午时,我去值班房休息一会充充‘电’。" 陆俊杰称,这些年因为工作亏欠了家人很多,时常他也会跟家人分享一些抢救故事," 让家人也有成就感,渐渐他们也就能理解我的工作了 "。

他是爱跟病人握手的暖男

" 往前拼是一个机会,不拼就没有愈合。" 这是陆俊杰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重症病房的患者像是时刻徘徊在悬崖边上,陆俊杰说一旦医生失去了拼劲,这些重症患者随时可能掉下悬崖。

八岁女孩为了给襁褓中的妹妹拿尿不湿,不小心摔了一跤,结果导致腋动脉断裂大出血。经外院手术修补动脉后,女孩被转至宜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陆俊杰回忆,当时这位小病患的血红蛋白仅 2 点几克,导致失血性休克,并且反复心跳骤停,让人焦急的是孩子还是 RH 阴性血型,即 " 熊猫血 "。

陆俊杰等医护人员接力作胸外按压,共计电击除颤 46 次,直至白大褂湿透,才将孩子转复窦性心律。同时联系血站动员广大 RH 阴性血型的市民积极献血,最终孩子的生命体征趋向稳定,转危为安。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根据临床指南,一般心肺复苏按压半个小时如无效,放弃抢救宣布死亡。但是那一天,陆俊杰和同事们一起为小女孩持续心肺复苏长达两个多小时,终于将孩子从悬崖边拉了回来。" 孩子还年轻,尽管情况十分凶险,但我们想还是要多为她拼一拼。" 陆俊杰说,坚持不懈、决不轻言放弃是医护人员应持的职业操守。

△陆俊杰查房时爱与病人 " 握手 "

采访中,有护士透露,陆俊杰是病房里的暖男。" 陆主任有一个习惯,就是查房时他会跟清醒的病人去握手,给他们温暖。" 护士介绍。对此,陆俊杰说,在重症监护病房里,安慰工作也尤为重要。因为这里和普通病房不同,家属不能 24 小时陪伴,病人不仅要面对疼痛,还有恐惧、害怕。" 跟清醒的病人握手,一方面能给予他们温暖与鼓励,同时也能观察患者的手部力量。" 陆俊杰说,在重症监护室这个距离生死离别最近的地方,有时是治愈,常常去安慰。安慰病人、安慰家属,陪伴他们一起闯过一道道难关。

而对于医生来说,陆俊杰认为,最大的安慰就是看到病人能够化险为夷,转到普通病房里去。" 相比锦旗、表扬信,我们看到病人能够离开重症监护室,我们更开心!" 陆俊杰笑道。(张俊哲 实习生 厉塬坤 / 摄)

(编辑 王鹏)

相关标签

医生 血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