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特派记者 徐岑)" 各个高校使出浑身解数,通过没有上限地提高薪资待遇、增加工作条件来争抢高端人才,甚至出现挖墙脚、人才违约等情况。"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递交提案,指出高校人才竞争方面存在的问题。他建议,高校也可引入 " 转会费制度 ",建立人才流动协商与补偿机制。
作为高校校长,乔旭委员对高校人才竞争深有体会。" 随着‘双一流’建设深入推进,高校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 他举例,许多高校引进学科带头人的薪金动辄 100 万、安家费数百万、科研启动费数千万,还有的特殊人才 " 一事一议 ",大大增加了高校办学成本,影响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乔旭
乔旭委员指出,主要问题是高端人才薪酬缺乏必要的法理依据,利益追求也导致了人才的无序流动。" 教育部曾经发文提倡,高校间要约定同一地区人才薪酬的最高限额,并鼓励高校建立协商沟通机制。但是由于没有出台细则,缺乏刚性约束,所以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效果。"
而人才的无序流动也带来了一定后果。乔旭委员表示,从个别学校的角度出发,的确增加了高端人才的数量,但从国家层面来讲,人才的总量并没有增长,反而大大增加了高校的用人成本。" 科研需要人才沉下心来,用心钻研才能出成果。如果人才忙于追求利益,不停地在高校之间轮转,也很难做出什么创新型成果来。"
他建议,要加强高校治理和人才自律。一方面,高端人才本身要提升职业道德,遵守契约,在服务期限内做好科研工作。另一方面,高校间也应共同探索建立人才流动的协商与补偿机制。具体怎么做?乔旭委员提出,高校之间可以约定师资人才、实验设备和成果合理共享机制。其中,可以引入类似运动员的 " 转会费制度 ",探索对人才前期培养投入的补偿机制等,为人才无序流动加上一道 " 保险阀 "。他表示,各高校引进人才,最根本的目的是希望人才能干事创业。所以高校更应该关注如何为人才搭建平台。
(编辑 郭子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