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见习记者 阿里亚 记者 胡玉梅 / 文 顾炜 / 摄)16 个艺术流派或风格、59 位欧美艺术家的 60 多件作品 ……" 文艺复兴三杰 " 展一结束,南京博物院就再出手,推出了 " 从毕加索到基弗一一路德维希的艺术课 "。该展由南博和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展出了欧洲企业路德维希夫妇捐赠的国际艺术作品。展览上,不仅能看到毕加索的《带鸟的步兵》、马尔库斯 • 吕佩尔茨的《渔夫之死》、安塞尔姆 • 基弗的《阿拉里克的坟墓》,还可以看到由安迪 • 沃霍尔给捐赠人彼得 • 路德维希绘画的肖像。
更有意思的是,它们像美术课堂,完全颠覆了你对美术的看法,如果你要问," 这画的是什么?背后有什么渊源吗?" 那你就错了。展览告诉你,现代艺术欣赏的是深刻的内涵,以及画家们对世界的看法,而不再是具象性的。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展览将从 3 月 16 日持续到 6 月 9 日,门票 30 元 / 人。
△《带鸟的步兵》
【看点】
毕加索会用毛笔?重在形式
《花瓶边的男人和女人》《带鸟的步兵》《人物形象》…… 作为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这次展览展出了毕加索的三幅作品。
《带鸟的步兵》绘画的是一个戴着宽檐帽的老步兵,他左手环握着一把军刀,刀柄上立着一只白鸽;右手端着一只碗,伸向前去给白鸽喂水喝的场景。" 这幅画中,步兵面颊瘦削、眼袋厚重,卷发透着一缕灰色,这些可以看出,步兵年龄已大。" 展览策展团队成员王贵阳解释说,创作这幅画时毕加索已经 90 高龄,这幅画也是毕加索借老步兵来感慨英雄迟暮。
△《花瓶边的男人和女人》
《花瓶边的男人和女人》也是毕加索逝世前三年的一幅画作。画面中,一对男女、一只五斗柜,还有花瓶和鲜花。左边的男人有一张胖乎乎的椭圆脸,五官清晰,一双眼睛偏向左方,暗色的卷发飞扬;与男人形成对比的是,女人的头以三角形来表达,脸的正面是向右和向左的两个侧影像 ……" 这幅画表现的是男人与女人之间,相互吸引相互斗争,分不开的哲理。"
△《人物形象》
最吸引人的是《人物形象》。和《花瓶边的男人和女人》《带鸟的步兵》相比,《人物形象》小很多,而且有折叠的痕迹,最最关键的是,它是用毛笔绘画的。" 这画的是什么?毕加索会用毛笔,他会画中国画吗?" 王贵阳说,其实,用什么笔来画画,只是画家绘画的一种形式而已。
△《阿拉里克的坟墓》
灰暗,这幅画表现了作者的哀伤
褐色画布上深黑色的涂料,河边的风景影影绰绰,昏暗神秘 …… 这是德国画家安塞尔姆 • 基弗的《阿拉里克的坟墓》。" 这幅画创作灵感源自西哥特人统帅阿拉里克一世的传说。" 王贵阳解释说,阿拉里克的坟墓是历史上著名的未解之谜,传说他被埋葬在布森托河畔,河水改道后,他的坟墓永远消失在了深深的河水里。
" 这幅画创作于 1945 年。二战之后的德国,整个社会笼罩在哀伤、黑暗中,大家都在思考,二战后的德国该何去何从?" 王贵阳介绍说,基弗借画笔表达了自己的哀伤和思考,所以,整个画面都是死一般的沉寂。
现场,除了《阿拉里克的坟墓》,展览的新表现主义板块还摆放着新表现主义传奇人物马尔库斯 • 吕佩尔兹的《渔夫之死》、耶尔格 • 伊曼多夫的《德国咖啡馆,好》等多幅作品。这些作品虽然各具特点,但都有着共同点,即变化多端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新表现这个词本来就很有概括性,它讲究绘画过程的情感突发和即兴处理,追求一种粗狂的、原始主义的简单美学风格。" 王贵阳表示这是新表现主义区别于表现主义的最大特色。
考你眼力,蒙娜丽莎在哪?
如果,达 • 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好莱坞银幕英雄加里 • 库珀、甲壳虫乐队主唱约翰 • 列侬相遇,会是什么场景?展厅中,一幅名为《面孔》的作品中,就把这些大家都熟悉的面孔放在了一起。这幅作品由俄罗斯画家米歇尔 • 尼古拉耶维奇 • 洛马丁创作。整幅画中,密密麻麻的脸孔,想要找出熟脸,真的很考验眼力。
△《火怪》
如果说《面孔》考验的是眼力,那么,罗伯特 • 康巴斯的作品《火怪》,则是检验你的童真与童趣的。画面中,半红半绿的土地上,紫蓝色天空下,两个奇异的三角头小东西似乎在举行某种仪式。挥舞长矛的小人似乎在发号施令,红色怪兽正在吐火,拼命击鼓的小人好像在宣布一场活动已进入高潮。" 有意思的是,敲着鼓的小人不断敲击的手,其实这是立体表现主义的手法来绘画的。这幅画也是画家想表现,人类回归童真后的样子。" 王贵阳说,这样的作品充满了童趣,小朋友会很喜爱。
如果展览看的还不过瘾,现场有可触控的大屏幕,大师的作品随机转换又随便你点,魔力十足。
△《路德维希像》
【幕后】
有意思!一场展览 = 一场美术课堂
这场展览,说起来都源于他——彼得 • 路德维希。步入展厅,就能看到他的样子。画中,他右手支撑着头部,表情略显严肃。
" 这是波普艺术大师安迪 • 沃霍尔画的彼得 • 路德维希肖像,展览的副标题正取名于他的名字。" 南博陈列艺术研究所所长万新华介绍说,路德维希夫妇是享誉世界的德国收藏家、艺术史学者,他们以巨大的收藏构筑了一个时代艺术的全景。" 沃霍尔创作了一系列路德维希的大型肖像画,该作品便是其中的一件。"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1996 年,路德维希夫妇在自己丰殷的艺术收藏中精选毕加索、安迪 • 沃霍尔等 82 位欧美艺术家的 89 件 117 幅艺术作品,捐赠给了中国美术馆。之后,这一系列作品曾经在北京、黑龙江展出过,这是第一次来南京展出。
" 从综合艺术到批判现实主义,从涂鸦艺术到波普艺术,展览分为 16 个艺术流派或风格。每一种风格、流派我们都单独设置为了展览的一个单元,即一课,这 16 节课便是生动的现代艺术课。" 展览策展团队成员王贵阳解释说,由于每一件作品都篇幅巨大,就遴选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但即便这样,也是路德维希夫妇收藏品在国内城市中展示最全的一次。
观众该怎么看这样一场大展,王贵阳表示,考验的是眼力和你的思想深度,更关键的的是:跟着感觉走!
(编辑 张爱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