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3-19
深晚报道 | “深读诗会”品鉴诗人赵婧作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3 月 15 日下午,由《特区文学》杂志社主办的 " 深读诗会 " 第五期主题诗人赵婧作品分享会在深圳市文联五楼《特区文学》杂志社举办。广东省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杨克,深圳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作家彭名燕,辽宁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刘元举,著名诗人桂汉标,《作品》杂志社副社长、著名诗人郑小琼,著名文化学者胡野秋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并点评。

▲ " 深读诗会 " 第五期举办。

此外还有来自广州、韶关、东莞等地的诗人、评论家、记者等 30 名嘉宾出席。活动由《特区文学》杂志社总编辑朱铁军、诗人鲁克主持。

赵婧,国家一级作家、诗人、深圳市作协秘书长。她原籍河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韶关担任工厂广播员,开始写作,自言也有过莫言说的那种为了将来有饺子吃而奋斗的过程,一门心思往作家光环里钻,到最后发现靠写作还不起房贷和培养孩子兴趣的费用。在她 12 岁的时候,姥姥去世,而姥姥给她的影响延伸至今。她在发言中坦言,曾经忧郁到在半夜三四点钟穿着睡衣在街头流浪,而她经历的苦难最终成为她创作的源泉和动力,今年是她服务深圳市作协的第 30 个年头,正如她所说," 诗歌在左,苦难在右,没有文学没有诗歌,就不会有我人生的成功与喜悦。只要不放弃对爱的向往,一切都来得及。"

活动开始,由深圳知名朗诵艺术家李绍琴朗诵了赵婧的诗歌《深深的爱》,随后由多名朗诵爱好者朗诵了赵婧的诗歌《梵高,梵高》《写给姥姥》《大卑微》《我没让你失望》《忧郁症》等作品。

广东省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杨克对赵婧作为深圳作协秘书长为广东作协和中国作协的采风活动做了很多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对她几十年坚持文学创作精神表示钦佩。他评价赵婧的诗歌特点是有真情,诗歌要打动人不仅表现在写作技巧上,也要情感饱满,不仅抒发了个人的小爱,也表达出一种社会的大爱。这对当下的一些年轻诗人,尤其是女诗人是一种借鉴。

深圳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作家彭名燕表示,与赵婧搭档 20 多年,很了解她,她有许多无法向人诉说的苦难,但是她很坚强。赵婧的诗有许多细节能打动人,如《午夜的粥》中写到 " 快乐就是简单地在一个夜晚的风中喝粥 ",读后在人的脑海里,顿时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粥的画面,同时出现了一个被微风吹得头发有点凌乱,美丽女人在大排档独自喝粥的凄美情景。她的许多诗中有能看得见、摸得着、品味得到的细节,给她的诗增添了亮点。

辽宁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刘元举说,现在的文学作品看了太多矫情装饰之后,真正被击中的是苦难、悲情、悲剧与无奈。在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之间,诗人尤其备受折磨,脆弱,忧郁。赵婧写到悲情的梵高,写到穷苦艰辛的姥姥,写到与婴儿对视,写到自身挣扎的城市、乡村,写到忧郁症,她没有写自杀。不是说她没有写到份儿,不够极至写作,而是想表达的是卡夫卡对敏感诗人的结论式引领 : 只要你在活着的时候应付不了生活,就应该用一只手挡开笼罩你命运的绝望,但同时你要用另一只手草草记下你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 …… 因为你和别人看到的不同。你是诗人!

据悉," 深读诗会 " 是深圳诗歌界正在着力打造的一个品牌,由深圳市作协秘书长赵婧、深圳市《特区文学》杂志社总编辑朱铁军、 诗人、鲁克联合发起。有别于其他诗会," 深读诗会 " 让诗歌现场融入诗情、诗性,融入诗人与诗人之间,诗人与诗歌之间,语言与情感之间,返璞归真,去繁芜而从心、入境,回归到真诚、质朴、温暖、自然、随性的诗歌交流现场。

深圳晚报记者 汪仕林 文 / 图

著名诗人桂汉标:改革开放的 " 心灵史 "

与上世纪 80 年代初韶关五月诗社草创几乎同步,赵婧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近 40 年来她写下数百首诗作,真切入微地记录了历史变迁中人们的心理流程,表现了丰富多采的时代特质与生活气息,可以说是形而上意义的改革开放 " 心灵史 "。

从欠发达的粤北山区,到改革开放前沿时尚之都深圳,赵婧经历了比其他人更为激烈的观念碰撞与蜕变,她写下了《我在城市生活》《我的心也像大海》等剖析心灵、拷问灵魂的警醒之作,过了多年再读,依然感人至深,回味悠长。

与前期作品通过一些具体人与事抒写悸动激荡情怀不同,赵婧的《大卑微》《忧郁症》《我想呆在十一月里》等诗作更多地深入都市现代文明发展的深处,既传导诗人的独到发现和独特体验,又道出 " 芸芸众生 " 受困于生存悖论的精神压抑、扭曲,某种程度上直接锲入人类生存的深度而貝备了超越时空、超越现象的精神力量。

《作品》杂志社副社长、著名诗人郑小琼:充满人间烟火味

赵婧的诗歌有许多细节,这正是感动人的地方,她是一种完整性的写作,诗人表达的主题通过细节呈现。细节与琐碎的区别在于内在结构的逻辑性,当下有一些诗歌缺乏逻辑、破碎,只是一些散裂的句子,一些意向堆积,这是不可取的。赵婧的诗歌另一个特点是充满人间烟火味,有真情,写心灵。诗歌的日常性内容如何艺术处理,从她的《午夜的粥》等诗歌中可以体现出来,值得年轻人学习。

著名文化学者胡野秋:诗人是敏感的

赵婧的诗歌不华丽、不乖张,自然流淌如淙淙小溪。她的诗歌简约而不简单,一目了然的词汇和曲径通幽的寓意,需要我们认真细读方可参透。诗人的内心通过诗歌与世界联通,从中能看到浓重的孤独感。《梵高,梵高》里的梵高是孤独的,《大卑微》其实也是 " 大孤独 "。赵婧的孤独让她越发温暖和善良,所以她选择用温暖和善良面对 " 闹哄哄 " 的城市。赵婧对现实世界充满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通过她《和一个婴儿对视》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是敏感的,赵婧尤甚。她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催生出极强的自尊,同时也与不曾察觉的自卑相伴,自尊与自卑时时互搏。诗人也许在常人眼里是不正常的人,但正是这些不正常的人让世界变得正常一些,当所有人都在追逐金钱、名利的时候,诗人仍然在捍卫着自己内心的干净。

评论家唐小林: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

作为诗人,赵婧具有良好的艺术直觉,她能从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捕捉诗意,并且将这种诗意的发现巧妙地浓缩成诗,从而给读者带来诗意的阅读享受。比如《午夜的粥》后面几句诗,足以见证赵婧诗歌的艺术品质,同时也彰显出其诠释生活,发现诗意的艺术能力。在《和一个婴儿对视》中,诗人通过与偶然相遇的一个婴儿的对视,深刻地揭示出现代社会科技越发达,人们的物质生活越优裕,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反而越来越深。赵婧的诗歌关注城市和农村人的现实生存,在直接进入生活的现场时," 切口 " 都非常小,同时具有非常鲜活的形象,呈现出一种触及肌肤般的直感。比如《我想呆在十一月里》:" 皮肤是一道帘子 / 透过它 / 才能阅读鲜血与真实 "。这种别具个性的艺术表达,在当代诗坛普遍把诗歌写成分行文字,口水泛滥的今天,尤其难得。

诗人鲁克:她的诗歌是诚实的

诗是爱的代名词,诗歌是赵婧 " 坚持爱 " 的 " 另外一种方式 "。一个诗人的第一品质是什么?应该是诚实。诗歌就是诗人思想的诗化,是诗人的本职乃至本能行为,是诗人主观能动性的第一体现。诗人的诗歌作品,本应 " 忠于良善的心 ",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很多诗人言不由衷,抒假情,表假意,让自己变成空心人,让作品变成塑料花。赵婧的诗歌是诚实的,也是朴实的,她有一颗赤子之心,更有一双赤子之眼。诚实,朴实,踏实,正是诗人赵婧的诗歌给我的整体印象。

媒体人汪仕林 : 游走在人生与爱之间

赵婧的诗歌中浸透了对人生的观察透视,对爱的刻骨铭心。关于爱的描述,《和一个婴儿对视》告诉我们,不是一个充满爱的人是不会有那种细心、柔情与婴儿对视的。当然,即便在爱中,诗人也同样书写出了对人生的观察、思索," 为什么我只能与婴儿对视 / 在越来越接近真实的时候 / 逃避一定是成人 / 正常的选择么。" 还有《大卑微》《我没让你失望》《洁白的连衣裙》等诗中诗人常常提及 " 初恋 ",而她对姥姥的爱在《写给姥姥》《乡村小住》《国家》由字里行间到日常生活,经常提起她的姥姥。

还有《深深的爱》《没有人能抵挡内心对爱的渴望》中对爱的描述也都折射出一个女诗人的细腻、敏感、深沉等特质。所有这些也将诗人的风格与其他诗人区别开来。

相关标签

梵高 婴儿 改革开放 韶关 超越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