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3-19
深晚报道|致力城市电网高电能质量研究,项目成果应用直接经济效益超7000万元 张华赢:专注创造“世界第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他曾跟随前辈在云贵高原摸爬滚打、潜心实验,也曾在无数寂静深夜直面压力、独自科研;他曾创造出数项历史纪录,也曾收获了许多肯定钦羡。有人说,搞科研必须看淡成败,学会独处。在张华赢身上,淡泊专注与热情开朗并不矛盾。他评价自己 " 既老实又活跃 " ——酷爱体育运动,关注时事热点,喜欢人际交往,更善于以问题为导向思考解决方案。许多在大家眼里属于 " 本职工作以外的问题 ",在张华赢眼里都是鞭策自己不断前行的动力。

▲工作中的张华赢。

创造 " 世界第一 " 并非遥不可及

凌晨 3 点,在海拔两千多米的云贵高原,浓重的夜色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缀满了璀璨夺目的繁星,亮得摄人心魄。从零点开始,张华赢和同事们已经马不停蹄地在实验室忙碌了几个小时。说是实验室,其实放眼望去,脚下只是数千亩尚未见到雏形的建筑工地。周围没有车水马龙,更谈不上万家灯火,最近的村落距离实验室还有十几公里,而唯一通向村落的道路是一条没有路灯的蜿蜒盘山路。一年多的时光穿透无数个这样的夜晚匆匆逝去,而那些曾经在张华赢的设想中遥不可及的突破性成果,正在日复一日的厚积薄发中静待花开。

多年后回想起来,张华赢对那段留在云贵高原科研岁月最深的感触,不是与世隔绝的寂寞,不是难以言说的枯燥,而是无数明亮的星辰。" 在城市里你永远看不到那样的星星,它们使我内心宁静,胸怀开阔。" 张华赢微笑着扶了一下眼镜。

2008 年辞别校园,张华赢就加入了位于广州的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 " 南网科研院 ")。彼时,正是国家 " 西电东送 " 能源战略实施得如火如荼之际。张华赢被派往昆明,投身于南方电网特高压工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和科研工作中。在那里,张华赢跟随着多位电网科研界的功勋泰斗摸爬滚打,其中就包括一直备受张华赢敬仰、被誉为 " 中国直流输电第一人 " 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在前辈们的躬亲指引下,团队完成了世界首台高海拔地区 2250 千伏工频串级试验变压器的研制,开展了高海拔地区 ±800 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研究,取得了多项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

这段经历虽然不长,但是对张华赢后来的发展却影响深远。" 从那之后我就知道,原来‘世界第一’并不遥远,只要潜心研究就有可能实现;而那些泰斗也与普通科研人员一样,做科研踏踏实实,根本没有任何特殊待遇和排场。" 对张华赢而言,这段岁月磨练了他,也成就了他,使他在后来的科研生涯中目光更加坚定、步履更加稳健。

沉淀专注孕育出效益过亿的项目成果

从昆明回到广州后,张华赢在南方电网科研院历任专家委员会和技术部主管,从事科研管理相关工作。2013 年伊始,张华赢调到深圳供电局电力科学研究院科技研发部,从事电能质量监测与治理技术科研工作。

对于很多人而言,电能质量的概念遥远而陌生,但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却意义重大。对一些信息、半导体、精密制造领域的企业而言,一次电压暂降带来的损失少则数十万元,多则上亿元。因此,稳定电压、提升电能质量是深圳优化营商环境必不可少的一环。当时,许多相关的核心技术长期被美国、日本等国家垄断。张华赢迎难而上,牵头开展了 " 城市电网高电能质量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及其应用 " 重大科技项目研究。

从接到任务到取得阶段性成果,张华赢埋头钻研了 2000 余个日日夜夜。团队人数最少时仅有他一人,而这样 " 既当兵又做将 " 的日子也持续了一年多。有过忙碌,有过焦虑,但更多时候,他总是身着干净整洁的白衬衣,一脸云淡风轻的笃定。与他相识多年的同事汪清回忆,面对压力张华赢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谋十事不如成一事,还是要解决问题。" 只是当同事们陆续下班离开的时候,张华赢的那间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

沉淀专注,是张华赢身上一个显著的标签,加班对于他来说是更是一种工作常态。从走上科研岗位以来,他没有休过婚假,连孩子出生也仅仅在妻子身边陪伴了两三天。最忙碌的时候,他白天上班处理正常事务,晚上加班加点搞科研,一忙忙到晚上九点十点,周末也要连轴转。" 那段时间就算已经躺在床上,还是不由得琢磨工作。有时候家人已经说了半天话,才发现我根本没有听进去。" 张华赢笑着回忆。有一次,张华赢只身前往江苏做实验。盒饭送来时正赶上实验进行到一个关键点,他就顺手将盒饭放在一边。正值春节前夕,江苏的天气寒冷阴郁,等张华赢再回过神来准备吃饭时,才发现饭菜早已结冰。

凭借着矢志不渝的坚定和满腔热情的投入,张华赢取得多项开创性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完成了国内首个变电站电压暂降状态分布图绘制、国内首个电压暂降成因多维度分析和分类统计,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套 10 千伏 /5 兆伏安动态电压恢复器和用户电能质量控制器,助力深圳建成分层分级的城市电网电能质量治理示范工程 ……

张华赢创造的成果名单还有很长,而这些看似深奥晦涩的专业名词背后,代表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据统计," 城市电网高电能质量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及其应用 " 项目成果的应用已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过 7000 万元,间接经济效益超两亿元。

义务为重要客户提供诊断分析及治理方案 62 个

" 城市电网高电能质量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及其应用 " 项目成果卓著,获得了中国电力科技奖、中国电力创新奖等多项行业重要奖项。前往北京讨论关键技术方案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电力电子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韩英铎给张华赢留下了深刻印象。由于韩老非常熟悉相关工作,张华赢和团队打算带着介绍项目的 30 多页材料让韩老简单指导一下。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当时年至耄耋、身体欠佳的韩老在自己的办公室热情迎接了他们,并戴上眼镜一页一页地仔细阅读,逐字逐句地询问斟酌。两个多小时,韩老的平易近人与精益求精深深震撼了张华赢。

前辈的精神火种在张华赢身上继续燃烧。在科研的路上,他从不踽踽独行,而是将自己的技术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同行者分享,为服务对象分忧。2013 年,以张华赢本人命名的 " 华赢创新工作室 " 成立,这是南方电网首批设立的职工创新工作室之一,组织开展了多项职工创新、技术标准编制、科研成果推广、青年人才培养等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培养了深圳供电局电力科学研究院一批优秀的青年科研骨干,获得首批深圳市示范职工创新工作室、南网星级工作室称号。此外,作为主要完成人,张华赢带领深圳供电局电能质量团队设计建成了南网首个集科研、技术服务、科普功能与一体的电能质量实验室,针对深圳地区高科技企业高电能质量需求,突出了客户治理、科研成果应用、科普等功能,该实验室获得全国电力科普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多年来,张华赢积极主动开展客户走访、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曾带领团队先后两次、连续 24 小时和 48 小时在深圳市气象局的地下配电房做电能质量测试。华为、腾讯、方正微电子、深圳地铁等企业和单位也留下了他的足迹。据统计,张华赢团队迄今已为 122 个重要客户开展现场测试,提供诊断分析及治理方案 62 个。

深圳晚报记者 许娇蛟 责编 李可心

人物名片

张华赢,男,1981 年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电能质量研究所所长。2008 年加入中国南方电网,历任南方电网技术研究中心特高压研究室主管、南方电网专家委员会主管、南网科研院技术部主管、深圳供电局电力科学研究院科技研发部专责等职。

2018 年,由张华赢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开展的科研项目 " 城市电网高电能质量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及其应用 " 获得南方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专利奖 " 双一等奖 ",成为南方电网首个获得科技进步奖和专利奖一等奖的电能质量领域科技项目。据统计,该项目成果应用已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 7000 万元,间接经济效益超 2 亿元。

主要获奖

2018 年南方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专利奖一等奖,排名第 1。

2018 年中国电力科技奖三等奖、中国电力创新奖二等奖,排名第 3。

2018 年深圳供电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专利奖一等奖,排名第 1。

第三届广东省电网励志科技奖青年精英奖。

2018 年南方电网公司科技创新先进个人。

2018 年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先进工作者。

2012 年南方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 8。

2010 年南方电网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 12。

相关标签

经济效益 专利 院士 中国工程院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