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来临之际,市民政局、市文明办、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主办,市殡管所承办的深圳市第 41 次海葬、吉田园第 13 次树葬活动于 3 月 26 日 -27 日如期举行。
与逝者告别,各地风俗不同。而在深圳,生态葬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选择。据了解,今年参与海葬的骨灰共有 178 具,较去年增加 50%,创历史新高,其中本市户籍的有 60 具,占总数的 41.7%;参与树葬的骨灰有 58 具,其中本市户籍的有 26 具,占总数的 44.8%。
▲深圳大学医学部师生向逝者表达敬意。
既有深圳市民报名参与,也有深圳大学医学部学生送别 " 无语体师 ",还有来自贵阳市的市民慕名参与。深圳市生态葬已经成为树立现代殡葬理念,推行科学、文明、环保的殡葬方式,倡导 " 绿色殡葬 " 的共享平台。
▲在吉田墓园,市民将逝者骨灰埋进榕树下。
郭先生今年带着家人一起为逝去的弟弟送行,去年 10 月,弟弟去世前嘱咐家人一定要选择生态葬。今年生态葬刚开始报名,郭先生第一时间报名参加。郭先生告诉记者,弟弟来深圳已经十余年,见证了深圳日新月异的发展,对这座城市有着很深的感情。" 生前他常说,要响应政策号召节约资源。生态葬的做法可以少占资源或者不占资源,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资源。我们也算是完成了他的心愿。" 郭先生没想到的是,在报名后工作人员告诉他,由于弟弟是深圳户籍,现在还能享受到政策奖励。2018 年 10 月 1 日,深圳出台《深圳市节地生态安葬奖励办法》规定:逝者为深圳市户籍的,骨灰海葬奖励金为每具骨灰 3000 元;其他节地生态安葬奖励金为每具骨灰 1000 元。
▲在大鹏湾海域,市民将逝者骨灰与鲜花一起撒入大海。
深圳市殡管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清明期间出行祭扫的人、车流量将比往年增长 10%,集中在 3 月 30 日 -3 月 31 日,4 月 5 日 -4 月 7 日五天。清明节祭扫高峰期间,相关墓园道路交通将进行交通管制。由于市殡仪馆的改扩建工程仍在进行中,届时还将沿用去年的交通管制方式,所有的社会车辆不得进入园区。深圳市殡仪馆将在红棉路设置大巴和中巴接驳点,市民可乘坐免费的大巴和中巴进入园区进行祭扫。工作人员建议,市民尽量错峰错时拜祭并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深圳晚报 记者 罗典 / 文 杨少昆 / 图 编辑 徐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