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晚报、ZAKER 贵阳携手华润置地,推出 " 匠心贵州 " 活动,以全方位多角度的形式,陆续报道六位贵州民间匠人,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智慧,同时挖掘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
今日,推出最终篇——雷山县西江镇苗族银匠龙太阳。
序
站在龙太阳家那栋五层楼的顶楼阳台上,大半个控拜村尽收眼底。背靠梯田,这个地处雷山县西江镇的苗族村寨,曾是十里八乡最著名,也是最富有的银匠村。鼎盛时有 275 个银匠,如今留在村子里,而且还能靠银饰谋生的,只剩龙太阳了。
村子里,那些当年靠银匠们叮叮当当打来的吊脚楼,早已失去生机。与大多数村庄类似,为谋生或陪读,很多人都选择出走。44 岁的龙太阳,依旧留在村子里。几年前,他耗尽积蓄修了栋砖房,打算一直住下去。
有人试图说服他,去雷山或贵阳驻馆,被拒绝。还有人试图说服他合伙,只要把 " 龙太阳 " 三个字印在对方生产的银饰上,坐地分成,也被拒绝了。有手艺,就能赚钱,这是龙太阳笃信的。
通过自身琢磨和努力,他以精湛的银饰锻造手艺,做出了包括尖头皮鞋、雄鹰展翅、爱心文胸在内的多件作品。在国内外的各类展出当中,也屡屡获得让同行艳羡的荣誉。
有一种守旧,叫回乡
四周剃光,中间扎个发髻,像年轻人流行的丸子头。
这个被人说成不男不女的发型,龙太阳早已留了五年时间。他从不屑跟那些嘲讽者解释,这个现在看起来有些潮的发型,并不是为了追求时尚——那是苗族祖先的传统。他记得村子里最后留这种发型的人,是自己的祖爷爷。
" 锦鸡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银饰 ",这些在当地流行的谚语,点明了苗族人对银饰的偏爱。日月星辰、玄鸟图腾、蝴蝶妈妈,苗族人代代相传,把这些藏尽故事的图案,錾刻进了银饰当中。
银簪,银手镯,银项圈。从头到脚,苗族人都离不开银饰。龙太阳父亲打的项圈,曾是控拜村里公认为最好的——别人打个项圈收一百多块,他父亲打的要收两百多。即便价钱翻倍,还是有不少人专程跑来。
名声扩散,财富累积,龙太阳家凭借着父亲的好手艺,当上了控拜村的首富,全村第一台电视机,也被搬进了他家的堂屋。但在龙太阳上五年级那年,四十七岁的父亲,了却了自己的生命。顶梁柱的垮塌,潦倒紧随着而来。
撑到初二结束,他再也没有心思读书了。家境衰败,叛逆期到来,以及学姐学妹的追求,影响了龙太阳的成绩,也成为了他最终退学的原因。为缓解家里的经济状况,他决定回家当银匠。然而,曾经坐在风口的银饰,被白铜的模拟银,砸掉了自己的口碑。
模具的出现,源源不断地生产出粗制滥造的仿银饰品,并被冠上了 " 苗银 " 的名头。真正的苗族人纯银手工艺,不像以前那样能呼风唤雨了。几经挣扎,龙太阳被迫追随老乡,远赴温州的皮鞋厂打工。手巧,有设计思路,他很快挤进了鞋厂的高收入圈子—— 2000 年左右,月收入就超过万元。
转折又因意外出现了。控拜村有位老人不慎摔下路坎,遗体直到一周后才被村里人发现。联想到自己年岁渐高的母亲,龙太阳决定回到控拜村。
有一种设计,叫生活
旅游兴起,紧靠控拜村的西江苗寨,像超市里空荡的货架,等待优质的旅游纪念品去填满。旅游纪念品不同于守旧的银饰,那些吊坠、酒具、茶壶等,更受游客喜欢。
龙太阳印制名片,准备重拾银匠的手艺。溶银,锻造,拉丝,焊接,这些烂熟于心的环节,早在童年时就写进他脑海里。在被放下四年后,又重新捡了起来。祖辈的银饰款型,市场并不太买账,龙太阳决心做创新——他用银子打了双皮鞋,这也是他银饰设计的处女作,至今还摆在工坊里。
西江游客源源不断,但不愿生产流水线产品的龙太阳,并没有从潮水般的客流中得到了回报。那时控拜村交通不便,他买来面包车当,接送村子里需要外出的熟人,全当是补贴生活,为此还被运管部门罚款。
不出车的时候,龙太阳跑到西江景区门口,向游客散发印着 " 太阳银工坊 " 的名片。名片带来的订单寥寥,倒是卖掉了几根戴在手上的手链。与其他银匠不同,哪怕日子过得再窘迫,龙太阳依旧坚持做 " 每件银饰都有故事 "。
正是这份坚持,为他带来那件轰动巴黎的 " 爱心文胸 "。
龙太阳说,有次自己跟妻子说:" 我带你去凯里买衣服去。" 或许生活的确窘迫,妻子说 " 你穷得连胸罩都没钱给我买,还去凯里买什么衣服。" 被激怒了的龙太阳怼了回来:" 你怕我买不起?我现在就用银子给你打一个。"
夫妻间的斗嘴,变成了设计灵感。他拉着妻子上楼,认真地量下尺寸——用掉 200 克银子,花了 33 天时间,一件由数十个大大小小的爱心连接而成的文胸,戴在了塑料模特身上。
龙太阳的名气越来越大,前来工坊的游客也越来越多。这件别具匠心又有生活故事的银饰作品,就此被带去巴黎展出,素来浪漫的法国人,对这个 " 爱心文胸 " 赞不绝口。
有一种理想,叫坚持
以大为美,以多为美,以重为美,这是苗族人对银饰独有的审美。当山里之门被打开后,更复杂的图案和手艺,也被运用到了苗族银饰当中,银饰再也不像过去那样简单易做了。
在银饰的锻造和设计上,龙太阳固执较真,像那把留了五年的发髻。他不会画图,就用手机记录灵感。像胸针和吊坠这种以前苗族银饰里没有的东西,龙太阳结合祖辈的神话传说,以及时下的流行元素,做出了颇受欢迎的款型。
雷公山麓常年多雾,龙太阳有时与妻子出门做农活,喜欢戴上草帽以防露水,他以此用银丝编成草帽吊坠,销量大好之后,又把两侧帽檐做弯,像西部牛仔的样子。
蜻蜓落在栏杆上,四岁的女儿想伸手去捉,结果蜻蜓飞起落到衣领上,女儿被吓哭了。龙太阳用手机拍下这些画面,蜻蜓也因此成了他的银饰作品。
蝶恋花的吊坠,更是来自大自然——树叶、花瓣、花蕊、花苞,以及蝴蝶和蜜蜂,都在那枚小小的吊坠上体现,场景逼真,高度还原,焊接平顺。手工的精细,机器无法比拟。
龙太阳的手机相册里,还有只用银子做成的鹰,这件作品源于母亲喜欢用稻草扎成老鹰的样子,放在田间地头和晒谷场里,驱赶前来那些捣乱的小鸟。为完成这个作品,龙太阳参考网上图片——鹰的样子好做,但翅膀短了没气势,又软又重的银子,无法支撑长翅膀。
花了 44 天,失眠 17 个夜晚。反复琢磨过后,用一斤多银子,终于做成了。" 那段时间完全陷进去了,想到好点子,马上就爬起来试。我媳妇说,你是不是疯了。前几年修房子缺钱,最后两万块钱把这只鹰卖了。付钱的时候,我心里特别难受。"
錾刻图案,都是没有范本,龙太阳靠的是 " 心中有图,手中有数 " 的匠心工艺。如今他几乎不再做销往门店的银饰了,累积的口碑和通过熟人介绍,都有让他接不完的订单。为让苗族银饰锻造手艺传承下去,龙太阳加入了体验的环节。去年有 16000 多人,到他的工坊学习技艺。
把控拜变成像西江苗寨那样,有名声但更有特点的寨子,召集在外的银匠回家,让控拜村复活,这是龙太阳的理想。随着大批游客涌入,这个理想,或许有天会变成现实。
苗银叮当,诉说着旧事经典。以大为美 , 以多为美 , 以重为美,白银作诗 , 手艺为画。银饰之美 , 即匠心之。
人物简介:
龙太阳,四十四岁,苗族银匠,他的银饰制品无明显焊点,浑然天成,每个制作细节和过程都透着精致。龙太阳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积累,掌握了一套十分娴熟的银饰制作技艺,做出了包括尖头皮鞋、雄鹰展翅、爱心文胸在内的多件作品,他设计的银饰远销海内外。
贵阳晚报、ZAKER 贵阳携手华润置地推出的 " 匠心贵州 " 活动,关于六位贵州民间匠人的报道告一段落。接下来 " 发掘身边匠人 " 的活动即将展开,敬请关注。
文 / 吴再忠 图 / 黄震 张强
图文编辑 / 黄聪
美术编辑 / 管配
编审签发 / 李枫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