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6 日,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开出了深圳第一张国家 "4+7" 城市集采中选药品的处方。一盒原价 34 元的头孢呋辛,药费单上显示为 6.2 元,足足少了 27 元多。这也标志着,深圳市承接的国家 "4+7" 城市药品集采工作正式步入实施阶段,未来,市民可以在全市公立医疗机构用上质优价廉的 "4+7" 中选药品了。
25种药品平均降价52%
2019 年 1 月,《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正式印发,确定将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4 个直辖市和广州、深圳、西安、大连、成都、厦门 7 个城市进行药品带量采购,也就是俗称的 "4+7"。
所谓 " 带量采购 ",就是把医疗机构零散的采购量集中 " 打包 ",以量换价,一起 " 团购 ",最终共有 25 个产品中选,其中,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有 22 种,原研药有 3 种。
据介绍,25 种国家集中采购药品包括 7 类,大多为需要长期服用的慢性病用药。其中,心血管系统药物 10 种,全身用抗感染药物 3 种,神经系统药物 6 种,抗肿瘤药物 3 种,呼吸系统药物 1 种,消化道药物 1 种,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1 种。在价格上,25 种药品平均降幅为 52%,最高降幅 " 打了一折 "。以高血压患者常用的氨氯地平,每片药的价格也由之前的 3.95 元降低至 0.15 元,降幅为 96.20%。
此外,在高价抗肿瘤药药品部分,也出现了价格 " 断崖式 " 下跌的情况。以抗肿瘤药物培美曲塞为例,"4+7" 药品集采前,每支药价格为 9937.2 元,而在 "4+7" 药品集采后,每支药价格为 2776.97 元,价格还不到以往价格的三成。
价格便宜了,药品的质量如何?记者了解到,25 种中选药品全部通过国家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品质和使用安全性均有严格保障。与此同时,深圳也将完善药品质量监管机制,加强中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监测,建立生产企业应急储备、库存和停产报告制度。
乙肝患者一年能省近9000元
在 25 种药品中,慢性病患者用药占大多数,诸如治疗高血压、高血脂、乙肝等药物,对慢性病患者来说,药品降价也能省下不少钱。
" 年轻人估计感受不深。一方面,他们看病的次数比较少,因为不常看病,即便价格降低了,但因为中间间隔太久,很难强烈感受到价格降幅很大。另一方面,因为本次调整采购目录的药品目前主要在公立医疗机构执行,而年轻人感冒发烧时,大多选择药店买药,而药店不在这次执行‘ 4+7 ’药品集采的覆盖范围内。"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药学部主任蒋绍艳分析。而通过数据对比,本次调整的药品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则是实实在在的降价。
以治疗乙肝的药物恩替卡韦为例,0.5mg 的片剂一片价格从 25.04 元降低至 0.62 元,一位乙肝患者一年使用 365 片计算,一年能节约 8913.3 元。
此外,降血脂药物阿托伐他汀,20mg 的片剂一片价格从 7.61 元降低至 0.94 元,一位高血脂患者一年使用 365 片计算,一年能节约 2434.55 元。而降血压药物氨氯地平,5mg 的片剂一片价格从 3.95 元降低至 0.15 元,一位高血压患者一年使用 365 片计算,一年能节约 1387 元。
一方面药品的价格降低了,另一方面,记者了解到,在社康中心看病拿药,市民还能继续享受七折的 " 优惠 "。
药品价格降低但质量不变
据了解,深圳将通过全方位监测保障 "4+7" 平稳实施,将中选药品的采购、交易、配送、监督,通过市公立医院药品管理平台,进行全流程在线监管,确保采购量实时提醒,实现对与中选品种同通用名不同产品使用量、对与中选品种同一类别不同通用名产品使用量的准确实时监测,为顺利完成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将完成中选药品任务量通过评估测算,分解到全市各公立医疗机构,压实医疗机构采购和使用中选药品的责任。对各公立医疗机构采购合同总金额及预付款金额进行仔细测算,保证 50% 中选药品预付款及时到账。
此外,还将通过深圳市药品集团采购组织(GPO),细化采购方案、制定中选品种存放监管措施、加强信息系统和预警监测等措施,落实确保质量、确保供应、确保使用和确保回款。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深卫信
▲南山医院开出的深圳首张国家 "4+7" 城市集采中选药品处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