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3-29
深晚报道 | 潮起四十载 摄影大咖200多张照片带你看遍罗湖40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3 月 29 日下午,一个用影像全景式展示罗湖 40 年巨变的摄影展," 潮起四十载——庆祝罗湖区建区 40 周年摄影展 " 在罗湖美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由罗湖区委宣传部、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深圳美术馆主办,罗湖摄影学会、罗湖区文化馆、罗湖美术馆承办。

罗湖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吕漫妮,罗湖区人大副主任谭会茹,罗湖区政协副主席陈广,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薛江,深圳美术馆展览部主任赵伟东,罗湖摄影学会会长、总策展人孙成毅等领导、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200 多幅影像 " 穿越时光 "

本次摄影展面向全国征稿,共征集了 3000 多张照片,甄选了 200 多幅参展。

展览分为穿越时光、燃情岁月、蝶变新生三大部分,以不同时代、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大幅长卷罗湖全景图开篇,通过摄影者的独特视角展示了罗湖建区 40 年来的巨大变化和新时代新罗湖的城市生活和精神风貌,以此向罗湖致敬,以及向所有为梦想而奋斗的人们致敬。

展览第一部分为 " 穿越时光 ",镜头下的梧桐山、深圳河、布吉河、火车站、罗湖村、文锦渡、人民南、建设路、和平路、东湖、湖贝等一一在照片中呈现,多幅照片是摄影师在同一个地方用同一个角度拍摄而成,唯一不同的就是拍摄时间。

可以说,这批组照是罗湖从农耕文明走向工商文明的见证,每一个场景在不同年代的变化,皆是穿越时光的生长力量,也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写照。

展览第二部分为 " 燃情岁月 ",这组影像呈现了罗湖创造无数个 " 第一 " 的历史,有罗湖桥、国贸、地王、京基 100、东门、深圳大剧院、深圳书城等经典地标的故事,有发生在罗湖的一些重大事件的记录,也有人们在光阴流转中生活风貌的变化。

照片中浓缩了深圳的历史与记忆,是一段奋斗者不断拼搏的追梦之旅,也是罗湖人铭记在心的激情燃烧的日子。

展览第三部分为 " 蝶变新生 ",记录了正在蝶变中的罗湖,那正在进行棚改施工的港鹏新村、处于爆破瞬间的木棉岭,航拍镜头下的长排村等,阵痛之后,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红岭创新金融产业带、深港口岸经济带呼啸而出,旧改、棚改、医改、教改正在开花结果。这组影像,如同一股蓬勃的力量,昭示了罗湖的美好未来。

全息投影屏亮相摄影展

本次摄影展既展出了被深圳美术馆收藏的已故摄影家何煌友先生的珍贵影像,也有钟国华、余海波、孙成毅、周顺兵、刘廷芳等摄影家的作品,还有一些普通市民拍摄的照片,这些摄影作品题材丰富,视角独特,既有城市建设方面的图片,也有社会活动的记录,最早的照片可追溯到 1949 年。

许多照片已是再也看不到的、城市逝去的风景,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图像史料和精彩瞬间。特别是上世纪 80 年代、90 年代,改革开放后罗湖在建设中的火热场面及生活场景,将再次激活激情燃烧的岁月,为这座城市留下宝贵的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摄影展还融合了高科技元素,首次采用 2 米 X3 米的全息投影屏,屏幕更加平整影像更加高清,增强了展览的丰富性和可看性。

此次展览将持续到 4 月 13 日,免费为公众开放。

据悉,为庆祝罗湖区建区 40 周年,罗湖为市民准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声动罗湖 " 原创歌曲演唱会、话剧《水墨中国》等。

接下来,罗湖还将承办 "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 水彩粉画展、举办 " 金色罗湖 " 罗湖建区 40 周年民族管弦音乐会、深圳国际水彩画双年展和深圳国际国标舞(体育舞蹈)公开赛等文体品牌活动,并不断提升办展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提升罗湖城市文化品位、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和促进文化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深圳晚报记者易芬 通讯员 何维予)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