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3 月 30 日晚上 8 点 30 分,一场 " 熄灯行动 " 悄悄在南京多个商圈和地标建筑展开。这场行动响应的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 " 地球一小时 " 活动倡议。
△ 新街口熄灯前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是 " 地球一小时 " 活动进入中国的第 11 年,南京不少地标建筑、商家和高校也是连续 11 年参与。该活动通过象征意义的熄灯仪式,号召和激励更多的个人、企业、社会组织、政府等社会各界采取环保行动,从减少塑料、减少一次性日用品、绿色出行等生活小事做起。
△ 新街口熄灯后
3 月 30 日晚上 8 点半,上一秒还流光溢彩的新街口商圈,突然黯淡了下来。南京新百、东方福来德、南京国际金融中心、德基广场等地标性建筑,纷纷准时关闭了外围的景观亮化灯。
△ 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双子楼)外观没有亮灯
河西的夜晚,很多楼宇建筑灯光璀璨,南京眼步行桥、江东中路的建筑群熠熠生辉。而当天晚上,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双子楼)响应 " 地球一小时 " 就没有亮灯。8 点半,其他楼宇也准时关闭了景观亮化,更显静谧。据悉,今年河西建邺集中控制的三四百幢楼宇都集中响应 " 地球一小时 ",熄灯一小时。
△ 南京眼步行桥熄灯前后
站在南京火车站的平台上,放眼望去,玄武湖畔的建筑群也没有了往日周末时的璀璨,南京金茂汇、南京威斯汀酒店等楼宇瞬间也黯淡了下来。
△ 玄武湖畔熄灯前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在宁高校也以不同形式参与到 " 地球一小时 " 活动中来。南京邮电大学绿色风环保协会已连续 11 年举行 " 地球一小时 " 活动,今年的主题是 " 今夕合熄,绿意长栖 "。同学们手绘七大洲作为活动背景图案,再用串灯围起,在晚上 8 点半准时熄灭,让学生们在黑暗中更加深切地感受自然,让 " 环保 " 从被关注到去行动,由去行动到成为一种习惯,从习惯到真正地成为一种文化。
10 多年来," 地球一小时 " 内涵不断丰富,从仪式感的 " 熄灯 " 行为,进而延展到为环保做出改变。更多人明白了,环保不仅在这一小时,而是生活的方方面面。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 地球一小时 " 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提倡于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晚上 20:30,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以此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 " 地球一小时 " 活动,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所有办公室将共享同一个主题——与自然共生,关注日益严峻的生物多样性下降问题。
日常环保我们能做些什么?来看这份节能日程表
1、随手关灯
2、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具
3、植树造林
4、公交出行
5、资源回收利用
6、拒用野生动物制品
……(还有更多期待你来填写)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赵丹丹 徐梦云 舒越 徐红艳 / 文 赵杰 施向辉 吉星 / 摄 实习生 张雅静
(编辑 魏如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