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深圳家谱》孟晓姝家庭
14 年前,她怀着憧憬与期待来到深圳," 飞 " 上蓝天;14 年后,她已 " 身经百战 ",是南方航空(以下简称 " 南航 ")飞行经验丰富的主任乘务长,获得了诸多荣誉与无数旅客的赞扬。满腔热血,奉献一生。南航深圳分公司主任乘务长孟晓姝 14 年来怀揣着对蓝天的热爱,为深圳民航事业的腾飞添砖加瓦。她们一家三代人,也在深圳这片热土上扎了根。
壹
千里挑一来到梦寐以求的深圳
一套制服,一个拉杆箱,一个单肩包,这便是孟晓姝工作的标准配置。相信不少人会好奇空姐的行李箱里有什么,孟晓姝也一一展示了她行李箱的 " 秘密 ":一本《客舱乘务员手册》、一条围裙、一双平底鞋以及各种资格证和应急物品。孟晓姝说,这些都是乘务员工作时必备的物品,有了这些 " 法宝 " 能更好地为广大旅客服务。
其实早在湖南长沙上大学时,东北姑娘孟晓姝就对深圳和空乘职业充满了向往。2004 年,当时还是男友的花剑从吉林长春来到深圳单位实习,因此在男友打来的电话里,孟晓姝知道了深圳的大楼很气派,深圳的环境很美,深圳的发展也很快。虽从未来过深圳,但她对深圳这座城市已好感陡增。
令她没想到的是,机会竟从天而降。临近大学毕业的她,正好赶上了南方航空(以下简称 " 南航 ")首次面向全国进行社会招聘。本身就是学空乘专业的她立马报了名,当年全国一共有 3 万人报名,最后只招了 200 个人,幸运的是孟晓姝就是其中一员。
也许是天生与深圳有缘,在广州基地经过集体培训后,孟晓姝被分配到了南航深圳分公司。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孟晓姝难掩心中的激动:" 我以后要在深圳工作了,太开心了!"
阴差阳错的是,虽然孟晓姝如愿以偿来到深圳,但男友花剑大学毕业后却被分配到了郑州水务局工作,这对小情侣又再次分隔两地。
贰
9年时间从学员晋升为主任乘务长
孟晓姝还记得 2005 年她提着行李到了深圳,乘坐公司的大巴车前往位于南山区的南航深圳分公司报道时的场景。当时,相比繁华的福田区,南山区还处于建设中," 下了高速后,路变得越来越难走,车越来越颠簸,周边的环境也越来越‘凄凉’,心里落差比较大。"
不同于如今气派的 30 层飞行大厦,当时的南航深圳分公司还只是一栋矮楼,住宿条件也没有孟晓姝想象中的好,招待所、活动板房搭成的临时宿舍她都住过,算得上 " 条件艰苦 ",好在后来搬进了小区的集体宿舍。
除了要克服生活上的水土不服,孟晓姝更承受着来自工作的压力。孟晓姝说,以前空乘服务工作要求飞机起飞后 5 分钟,旅客要喝到第一杯水。她还记得自己正式飞行的第一个航班是深圳—西安,飞机还处于爬升阶段,她一个纤瘦的女孩就拉着沉重的饮料车一一为机上乘客服务了。饮料车有多重呢?车内有一箱大可乐、一箱大雪碧、一箱矿泉水及各种果汁,重量可想而知。
除了饮料,机上送餐服务也不轻松,几乎一趟航班下来,都没有休息的时候,而孟晓姝一天最多飞 5 个航段,当中的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同年,男友花剑毅然放弃了内地 " 铁饭碗 " 工作,南下深圳与孟晓姝团聚,也开始在深圳打拼自己的事业。
如今民航安全飞行管理越来越规范,要求飞机起飞后 20 分钟、落地前 30 分钟须中止客舱服务,既保障了飞行安全,也减轻了空乘的工作负担。
从学员到主任乘务长,孟晓姝花了 9 年时间,是同期乘务员中晋升较快的一个,尽管工作辛苦,但孟晓姝凭着对空乘工作的热爱一路坚持了下来。
叁
亲历地震滞留 34小时仍坚守岗位
在孟晓姝的职业生涯里,最令她难以忘怀的经历莫过于汶川地震。2008 年 5 月 12 日下午 2:30 分,南航九寨沟—成都—深圳航班正在登机,孟晓姝和机组人员正在迎接旅客时,飞机突然开始剧烈摇晃,机组发现不对劲,立马判断是地震,随即组织旅客撤离,在后舱的孟晓姝组织旅客赶快从前舱入口撤离。
不多时,所有通讯设备中断,手机已经打不出去了,更联系不上塔台,候机大厅空空如也,停机坪上全是人,还不时有余震晃动。当下的孟晓姝说不害怕是假的,但她和机组人员还得安抚旅客、登记旅客机上遗留行李,直到晚上 11 点,好不容易入住公司统一安排的酒店。
为了确保安全,机长黄小刚带领全体机组走了四遍消防通道。当时有 4 个乘务员,2 个机长,1 个副驾驶,4 个乘务员挤在一个房间,大家都和衣而眠,电视里正在播放着关于地震的各种消息,地面不时还有轻微震动一下,孟晓姝整整一晚没合眼。
另一边合不拢眼的是远在深圳的男友花剑,在当天下午地震发生后,他接到孟晓姝仓促打来的一个电话:" 地震了,我在成都 ……" 话说一半就断线了,再打已打不通了,花剑急得团团转," 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祈祷她能平安回来。"
在成都滞留了整整 34 个小时后,5 月 14 日零晨 3:30,孟晓姝一行和滞留旅客终于平安抵达深圳,花剑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见到孟晓姝的那一刻,紧紧将她拥在怀里。或许这次惊心动魄的经历触动,很快,他们结束了 8 年的爱情长跑步入婚姻的殿堂,如今俩人已育有一对活泼可爱的儿女。
肆
祖孙三代扎根深圳
从业 14 年来,孟晓姝亲历了深圳机场转场 T3 航站楼的历史时刻,也见证了深圳民航事业的腾飞。她总是很忙碌,不是忙着飞行,就是忙着培训新乘务员,甚至怀着二胎时还奋斗在南航安全管理岗位一线,这背后离不开家人的支持。
丈夫花剑的工作也很忙碌,但只要他在家就包揽了照料孩子的活儿,完全不要孟晓姝操心,用他的话说是 " 各自分工 "。在小女儿出生后,孟晓姝的妈妈也从老家来到了深圳帮忙带孩子,家人的贴心让孟晓姝在工作上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2018 年 11 月,曾任吉林省梅河口市文化馆副馆长的孟晓姝父亲孟祥萍退休后,也决定来到深圳团聚,当一个 " 新深圳人 "。身为国家一级美术师的孟祥萍来到深圳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逛遍深圳大大小小的美术馆,了解深圳的美术发展现状。
感受到深圳对文化产业尤为重视,且产业规模大,孟祥萍很兴奋,很快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美术爱好者,更是在龙华文化文艺中心开设了辅导班,免费辅导 6 名学生进行美术创作。他的学生中有大学生,有白领,还有大学老师。
虽然放弃了老家单位给他退休后提供的 300 平方米的大画室搞创作,来到深圳的这个小画室辅导学生,但孟祥萍乐在其中,也比以前更忙碌。每天早上 8 点他就从家里出发去往画室,直到下午 5 点才回来,来回得坐 3 个小时的公交他也不觉得累。连孟晓姝都说,他爸现在比自己都忙。虽是 " 新深圳人 ",但孟祥萍已经适应了深圳的生活,并从这座城市汲取源源不断的灵感,他近期的小目标是创作一幅关于深圳人文风情的现代工笔画作品。
孟晓姝也有自己的小目标,便是希望能一直在她挚爱的蓝天中飞行,直到退休的那一刻。
深圳晚报记者 杜婷 责任编辑 陈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