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崔玉艳 程守勤 记者 安莹)4 月 2 日下午 2 时 15 分左右,一袋饱含 " 生命种子 " 的 170 多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由红十字会志愿者火速送往上海挽救一名 12 岁恶性血液病患儿的生命。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溧水分院(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主管护师方英,经过 5 个多小时的采集,这名白衣天使化身爱心使者,成功完成了 " 救命血 " 的捐献。方英由此成为溧水区第 1 例、南京市第 66 例、江苏省 717 例、全国 8196 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王瑞紧握爱人方英的手,给予爱的鼓励
护士捐献 " 生命种子 " 挽救上海患儿生命
4 月 2 日上午 8:30 左右,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新大楼 8 楼血液科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画了点淡妆的方英气色不错,静静地躺在床上,和家人、同事有说有笑地聊天。经过前几天的住院准备,她马上要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8:45,该院血液科负责采集的陶玉卿主管护师俯身对方英说:" 不用紧张,马上开始采集了!有什么不舒服跟我讲!" 随即,陶玉卿主管护师从方英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国际最新型的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它血液成份回输捐献者体内。
△曾经的捐赠者来给方英加油打气
捐献过程中,方英不断揉捏小球,加快血液流动,利于采血。5 个多小时后,造血干细胞采集完成,经过医院分析检测细胞数,确认方英捐献的 172 毫升造血干细胞血液符合患者的需求。4 月 2 日下午 2:15,来自上海红十字会的志愿者护送着这些 " 生命种子 ",随即赶往南京站奔赴上海,第一时间要将 " 救命血 " 送到正在等待救命的患者所在的医院。
志愿者离别前,将一封来自上海的一封书信交至方英及家人。这封饱含感激之情的信来自患儿的父母,信中说道:" 谢谢您给了我儿子第二次生命,是我们儿子的再生父母!"
作为医护人员,捐献这件小事是我应该做的
36 岁的方英生,2007 年毕业于皖南医学院,毕业后一直在溧水区人民医院(中大医院溧水分院)工作,现为血液净化中心主管护师,于 2012 年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 当时单位组织无偿献血活动,在现场溧水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向我们宣传造血干细胞的有关知识。作为一名血液净化中心的护士,我常年为 7 到 8 名尿毒症患者进行透析。每次看到那些病人渴望康复的眼神,心想能活着真好。捐献造血干细胞既然可以救人,我就入库吧。" 方英和记者谈起了当初入库的初衷。
2018 年 11 月,正在上班的方英接到一通来自溧水区红十字会的电话。原来是工作人员通知她与一位患者配型成功,问是否愿意为对方捐献。她当即就答应,表示愿意捐献。一周前,方英来到中大医院进行采集前的准备,从 3 月 29 日开始每天静脉注射动员剂,每天两针,直到 4 月 2 日上午最后一针打完。
她已经累计献血 2000 多毫升
方英是一名资深护士,她明白捐造血干细胞是很安全的行为,对身体并没有伤害。每年单位组织义务献血,她也主动献血,累计献血有 2000 多毫升。
方英说,上海的小患者和儿子是同龄人,只相差一岁。方英的儿子今年四年级,当听说妈妈要去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一位仅仅比自己大一岁的恶性血液病的小哥哥时,也会很为妈妈担心。此时,方英总是安慰说:" 没事的,捐献没那么可怕,就像献血一样,不要担心妈妈!"
在大家眼里,方英做的事很了不起,但她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小事。她希望能带动更多人加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列,为挽救患者生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 月 2 日,溧水区卫健委、妇联领导,中大医院溧水分院及本部相关领导及专家,江苏省及南京市红十字会领导等来到中大医院慰问方英,赞赏她有爱心、有勇气,完成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南京市红十字会秘书长李俭为方英颁发了奖章、奖牌及证书," 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队伍,传递生的希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李俭说。
(韦启雯 / 摄 编辑 张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