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郑文静)春困乏力,却睡不好觉?近日 ,85 岁的著名作家王蒙,与睡眠呼吸病专家郭兮恒共同出了一本书《睡不着觉?》,声称要给睡不着、睡不醒、睡不好的人一本好梦书。消息一出,引发热议。为此,现代快报记者特意采访了王蒙。
△王蒙
作为这本书的创作者之一,同时也是策划人之一,王蒙透露,自己早在三十年前就开始酝酿这本书了,因为他从 14 岁时开始失眠,老了反而睡眠变好。他特别清楚睡眠好了,可以极大地提升幸福指数。
而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想告诉读者:" 善待睡眠就是善待自己 "。
【30 多年前,一批汉学家建议我写 " 睡眠 "】
现代快报:过去的人失眠的少,现在有睡眠障碍的人越来越多,您觉得是不是现代人欲望变多的缘故?
王蒙:对,这个确实是如此,您看过去 " 失眠 " 这个词很少见。还有,乡下人失眠的少,几乎没听说过,城市的人失眠的就多。越发达的地区越是失眠症、抑郁症、躁狂症、精神疾病越多。因为这些地方整个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复杂,竞争激烈,所有这些对人的睡眠提出了挑战。
现代快报:您突然出一本谈睡眠的书,让读者觉得挺意外的。为什么要出这本书?
王蒙:我的写作里,酝酿最久的就是睡眠这本书,为什么呢?这是大约 30 年前外国的一批汉学家给我提的建议。他们听说,我上高中的时候,就有过失眠的经验,后来就特别重视睡眠。这些故事,外国人特爱听,他们睡不好觉的特别多。他们当时就说," 王先生你写一本关于睡眠的书,写好了,全世界都能畅销,比您写多少书影响都大。" 这句话离现在二三十年了,拖拖拉拉没有写,但是一直想着这个事。后来经过出版社编辑介绍,说朝阳医院的郭主任研究睡眠,我们聊得特热闹,特痛快,就把这个事办成了。
【14 岁就闹失眠,现在打死我我也不熬夜】
现代快报:有统计表明,四分之三的 90 后在晚上 11 点后入睡,三分之一是在凌晨一点钟睡。年轻人熬夜成了家常便饭,您怎么看这种现象?您年轻时熬夜吗?
王蒙:我年轻时就不熬夜,因为我闹失眠闹得太厉害了,我刚一上高中,14 岁我就闹上失眠了。后来好了以后,我什么事都敢实验,但就是打死我也不熬夜,影响我提级我也不熬夜。有一次,熬夜熬得厉害,我一看快 12 点了,干脆跟领导说:" 对不起,我现在心跳得有点不太对头,我先请个假先睡,这个活我明天早晨 5 点钟起来,负责把它赶完。"
对别人熬夜,我也没有大的批评。有的作家非得别人睡着了,他开始写作,第二天早晨 4、5 点他开始睡,过了中午一点他才醒,一辈子这么周转,那您就这么干吧。
但是对睡眠不好的人,你要动辄熬夜,我觉得不好理解。
现代快报:您在书中引述中国古人的话说 " 先睡心后睡眼 ",人们怎样才能先睡心?
王蒙:说的心,实际的意思就是说人的思想感情。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您正发着火呢,这心是不平静的,您的心火烧火燎地,您睡不好;或者正兴奋着,也不行。按心理学家说,过程的喜乐给人造成的损害和过分的愤怒,负面情绪都是一样的害处。所谓睡心,就是你心平静下来,一个最简单的对自己的要求,你不管碰到多少问题,我先睡踏实会儿,我先闭着眼休息会儿再说。哪怕是一个权宜的,暂时的想法,您的心就算睡下来了。
作者介绍
王蒙,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出生于北京,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百部小说。
(编辑 苏湘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