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4-04
一座公墓,29年为村里节约耕地200多亩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张开虎 董辉 记者 王晓宇)干净整洁的墓园小路,苍松翠柏间的生态墓穴 …… 连日来,连云港市东海县青湖镇青西村的西滩公墓,带着鲜花和水果前来祭扫已故先人的村民络绎不绝,文明祭扫已成为该村坚持 29 年的习惯,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文明殡葬蔚然成风。

△村里公墓现场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早在 1991 年,面对人均只有一亩多地、但散落在农田的坟墓有 500 多座现实的青西村,筹措资金 5 万元在一处废弃土地上建起了一座直径 12 米的地下公墓,占地面积仅 0.9 亩。" 你看这公墓,呈圆形,顶层按照花园模式设计,地上呈阶梯形,可存放骨灰盒 1100 个;地下,由外、中、内三道白色圆形墙组成,沿三道圆形墙可放置骨灰盒 10 层,容量 4000 多个。" 青西村党支部书记鲍业进介绍 , 目前已经存放逝者骨灰盒 1300 多个。青西村共有 1390 口人,按照人口死亡率千分之六计算,地下公墓可以使用 400 年。

公墓不仅使用年限长久,而且在公墓建成的当年,该村就进行散葬乱埋治理,许多老坟迁进了公墓,腾退耕地 50 余亩。2015 年,村里又出资 3 万多元将西滩公墓进行了加固改造,使公墓内外环境焕然一新。

如果说建造地下公墓是殡葬改革的硬件,那么,与之配套的可操作的刚性要求则是殡葬改革的软件。为更好地服务村民,青西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 " 八项规定 ",即不准送汤(悼念仪式)、不准请吹鼓手、不准大操大办、不准随大礼、不准扎纸人马、不准使用棺材、不准披麻戴孝、不准攀阴亲。村中每当哪家有亲人去世,红白理事会成员就会主动上门主持操办,丧事费用支出标准由理事会决定。送葬那一天,孝子贤孙佩戴黑纱,开完追悼会、举行告别仪式后,在一片哀乐声中和乡亲们目送下,缓缓地将亲人骨灰盒送入地下公墓。

实行殡葬改革后,既节约了耕地,又节省了村民们的经济支出。" 据估算,公墓使用以来,29 年来共为村里节约耕地 200 多亩;按照平均每户人家节省丧事开支 1.5 万元计算,共为村民节省丧事支出 400 多万元。" 东海县青湖镇党委书记张锐说," 我们要在全镇积极推广这一成功做法,广泛宣传《殡葬管理条例》,杜绝散葬乱埋,让殡葬改革的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通讯员供图 编辑 苏湘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