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4-06
清明祭英烈,抗战碉堡无人问津!学者呼吁:绘制碉堡地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蔡梦莹 徐红艳 文 / 摄)每一个碉堡就是一个物化的历史,见证了 1937 年在南京保卫战的烽火。随着新近发现的抗战碉堡越来越多,保护也迫在眉睫。 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已发现的南京保卫战国防工事共 131 座,有的尚未纳入文物保护范围。4 月 6 日,现代快报记者探访发现,这些碉堡隐蔽在山林中,普通人很难寻觅,部分碉堡由于缺少维护,保护状况堪忧。对此,多位文史专家呼吁,加强对抗战碉堡的保护,比如绘制抗战碉堡地图,建议设立南京保卫战遗址公园,把沉睡已久的部分碉堡群打造成新的造访点。

【探访】

碉堡隐蔽山林,未设引导牌,记者花了半个小时才找到

去年,两名男子在南京紫金山抗战碉堡遗址前身穿侵华日军军装拍照事件,引起广大网友的强烈愤慨和严厉谴责。这一伤害民族情感的行为,也引发了大家对保护抗战碉堡遗址的关注,紫金山碉堡群也再次走进大众视线。去年,现代快报记者曾跟随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一同前往邵家山一处碉堡进行祭扫。

时隔一年,4 月 6 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此处碉堡寻访,却发现碉堡在山林中更 " 隐蔽 " 了。原本从地铁 2 号线孝陵卫站 1 号口出来后,有一处登山台阶可直通邵家山这处碉堡。然而,今年由于山脚下的道路正在施工,这处台阶更难寻觅了。记者兜兜转转好几圈,花了半个小时,才找到正确的登山台阶。

沿着台阶向上走,也没有任何指示标志。走了约 10 分钟,最后在附近散步的居民邵先生的带领下,记者才在台阶东侧找到一处碉堡。碉堡入口处有两个标识牌,其中一个是由南京市玄武区文化局颁布的文保牌,上面写有 " 南京市玄武区不可移动文物西山碉堡群 " 等字样。另外是一块标识牌,是对此处碉堡的背景介绍。

久无人问津,一旁的文保标识落了一层灰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标识牌上已经落了厚厚的一层灰,在标识牌后约 10 米处,一处圆柱体的碉堡掩映在山林中。" 这里估计有好久没人来了。" 说着,邵先生从兜里拿出纸巾,开始擦拭标识牌上的灰尘。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去年还有不少人打听西山碉堡群怎么走,今年以来几乎是 " 无人问津 ",来祭扫的更是寥寥无几。

△隐蔽在山林中的西山碉堡

现场可以看到,这处碉堡为圆柱体结构,是一处观察所。据了解,紫金山碉堡在 1935 至 1936 年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城塞组分批构筑。南京保卫战期间,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在紫金山抗击来犯之敌,这些碉堡见证了当时的血战。邵家山原本叫西山,又名沟山,现存碉堡 7 座,其中 6 座是大型连体碉堡,1 座是观察所。据考证,南京保卫战期间,此处为教导总队步兵第 1 旅第 1 团第 2 营的指挥所。

△位于邵家山最高点的碉堡,是一处观察所

在观察所的东南角还有一座碉堡,是 6 座大型连体碉堡中的一座。由于隐蔽在山林中,如果对山路不熟悉,就很难找到。在邵先生的带领下,沿着山路走了 5 分钟左右,在接近山脚的位置,这处碉堡才露出真容。记者可看到,这处碉堡由上下两层组成,上层为战斗部,设有 3 个射击孔,下层为隐蔽部,由出入口和观察口各 1 个。一旁同样有落灰的文保标识牌。由于地点隐蔽,碉堡完整性相对较好,但周围堆积了一些垃圾。

△另一处西山碉堡,周围环境堪忧

【最新数据】

已发现 131 座南京保卫战国防工事,保护亟待加强

抗战史学者、江苏省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丁进一直在对南京保卫战外围阵地遗址开展专项调查。从去年 5 月以来,现代快报记者跟随他先后探访报道了东郊 T80 科技文化国际社区、天隆寺附近、南理工科技园内、江宁淳化老街等处的抗战遗迹。据他统计,截止到 2018 年 12 月底,南京保卫战国防工事现存 131 座,有些尚未纳入文物保护范围,亟待保护。

△ T80 科技文化国际社区内的碉堡

记者再次探访东郊 T80 科技文化国际社区的碉堡时发现,虽然这一处暂未列入文保范围,但所在的园区自制了标识牌加以保护。这处碉堡周围铺设了水泥台坡,与道路隔离开来,战壕上方还设置了防护栏杆。不过,和西山碉堡群的状况类似,园区内也没有引导牌,知道这一处碉堡的人并不多。

同时,对于碉堡太隐蔽的问题,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员、南京炮兵学院退休教师费仲兴十分关注。他表示,要充分借助专家、学者的已有研究,对已发现的碉堡进行资料梳理。然后,通过地图或旅游手册的形式展现出来,让感兴趣的市民方便找到。" 这些工作还需要相关部门去牵头、推动 。" 比如,紫金山碉堡群就可由中山陵园管理局来管理,将有代表性的碉堡遗迹保护好,同时梳理出资料,设置标识牌,对其进行详细解释。

【学者呼吁】

碉堡是 " 活教材 ",建议将封闭的 " 门 " 打开

历史不容忘记,英烈不容亵渎。去年清明节期间,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主办,南京市体育局指导,南京市委网信办、中山陵园管理局、现代快报等单位协办的 " 祭忆英烈 · 寻访南京保卫战碉堡群 " 清明徒步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积极参与。这也说明,大家对抗战遗址保护的意识和参与性在逐渐增强。

如何在特定悼念节点,把沉睡已久的部分碉堡群打造成新的造访点,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多位长期从事抗战碉堡寻访和研究的抗战史学者给出了建议。

" 紫金山现在保留有 80 多座碉堡,这是活的教材,我们要把它利用好。" 费仲兴告诉记者,现在不少碉堡位置基本确定了,初步研究资料也有了,但利用还没跟上。" 现在大部分碉堡的介绍资料是没有的,门也是关着的,能看到的就是一个圆柱体。" 他注意到,不少碉堡的观察口、射击口被封堵了,这背离了文物保护的本义。对此,费仲兴建议,把部分有代表性的碉堡的 " 门 " 给打开。这样一来,通过近距离的游览,大家更能了解碉堡在南京保卫战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观察所的观察口被封堵

丁进也有着类似的建议。" 在管理较为成熟的景区,比如在明孝陵、梅花山等地的 6 处碉堡,恢复原来的形制,供游客更好地了解那段历史。在特定的时间节点,可以组织中小学生、高校志愿者、社区居民等到现场进行祭奠活动, 也可以较为完整地了解抗战历史。"

抗战史学者建议:打造南京保卫战遗址公园

丁进还表示,西山碉堡群、陵园新村保卫战遗址、老虎洞阵地等处遗址,见证了南京保卫战的惨烈和中国军队的无畏。

对此,他建议相关部门选择合适的地点,考虑建设南京保卫战遗址公园。" 比如,光华门堡垒遗迹已经是较完善的市民公园,前往比较方便;西山碉堡群离地铁站近,空间相对封闭,抗战遗迹保存较好。我个人认为,这两处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 南京需要一个表达抗战主题的纪念公园。" 丁进告诉记者,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集中体现。"1937 年的南京,有十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了保卫祖国而献出生命,牺牲之众,实为惨烈,南京应建一处怀念他们的遗址公园。"

(编辑 郭子煜)

相关标签

南京 西山 林中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