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 2019-04-11
中国机器人:挑战与机遇并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自从 1920 年,捷克科幻作家恰配克在其所写的科幻舞台剧《罗索姆的万能机器人》中提出机器人的概念以来,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机器人的功能已经从简单的行走,逐渐发展到可以高效地替人类完成不同类型工作。

而中国机器人自 20 世纪 70 年代正式起步,经过了几十年的技术发展,目前中国机器人已经在能够在国际机器人市场上分一杯羹。在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市场仍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对于刚刚进入行业的企业来说,这会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市场。去年新成立的碧桂园全资子公司博智林机器人,面临的正是这样的环境。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2018 年发布的数据,全球机器人市场需求在 2017 年达到 38.1 万台,相比五年前翻了一倍,预计到 2021 年,年平均增幅将达到 14%。而其中中国市场需求占比 36%,达到了 13.8 万台,2016-2017 年间就上涨了 59%。从数据上看,中国无疑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这个结论也得到了国内外的业内人士的赞同。国内知名的新松机器人创始人曲道奎在去年曾表态称,中国从 2013 年开始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而国际机器人市 " 四大家族 "(瑞士 ABB、日本发那科、日本安川、德国库卡)中的瑞士 ABB 首席执行官 Ulrich Spiesshofer 也曾在 2017 年表示,ABB 很清楚中国才是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当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获得认可的同时,国内外机器人的差距也越发明显。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王雷的一份对国内机器人行业的调研报告显示,尽管中国在工业机器人相关基础零部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无论在质量、产品系列还是批量化供给等方面,与国外产品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零部件上,大部分核心技术由国外企业掌握,这也造成了国内机器人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的现象。

另外,伴随着国内机器人市场的飞速发展,一些行业内乱象也同时出现。国内注册机器人的企业多达上千家,但拥有自主开发机器人并实现销售的却是少数,大部分还是属于中小型企业,产品多以中低端为主,而这些走性价比路线的机器人产品注定无法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抗衡。

但有挑战的地方,就同样会有机遇。面对这样的行业现象,国家已经意识到机器人产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的重要性,并在 2016 年由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出台《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对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进行国家层面的指导和规划。同时国家还加大了对机器人产业的扶持力度,由科技部就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批出 20 亿元的引导基金,以支持从基础研究、到关键技术和示范应用等各个环节的发展。

与此同时,国内机器人市场在创新方面的稀缺,也给了新进市场的企业一个机会。在这方面,博智林机器人正在进行前期的技术积累,之后将基于已有的硬件技术,开展伺服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的研发和 AI 系统的开发。在形成完善的研发体系后,公司将专注于减速机、视觉传感器、力觉传感器、芯片和 AI 等重点核心技术领域。

背靠世界 500 强碧桂园集团的平台,博智林机器人将在广东顺德打造总占地约 10 平方公里的机器人谷,并引进全球顶级的专家及研发人员,为推进新一代智能机器人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与技术储备。

除此之外,博智林机器人还将进行校企合作,通过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西湖大学、东北大学等多所知名高等院校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研发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开展 " 科学家 + 企业家 " 的新时代产学研发展新模式,建立联合研究院,为智能机器人产业提供人才和科技成果。

面对广阔的中国机器人市场,唯有源源不断的创新,才能帮助企业在这其中抢占更多份额。而在未来,博智林机器人也将继续坚持创新,打造世界一流的机器人研发基地。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