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晚记者从宝安区住建局获悉,为合理善用保障房资源,切实消除外来人员带来的小区安全隐患,宝安区住建局引入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目前,宝安区住建局在配建回购项目新安街道中粮紫云花园 1 栋 B 座保障房进行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试点,该项目共有 272 套房源,分别从地下入口至地面入口共设置 7 台人脸识别门禁系统。
据介绍,该人脸识别系统是以人脸识别技术为核心,用 " 人脸 " 代替 " 门禁卡 ",并借助摄像头获取住户脸部图像,与数据库中图像识别比对来实现身份认证。通过每次进出抓拍的人脸数据,识别分析住户是否存在转租、转借、长期空置等情况,确保保障性住房的资源合理合法公平利用,有效杜绝转租分租、长期空置的违规行为。该系统还可与公安部门的数据库相连接,一旦发现重点防范人员,便会自动发出预警,及时将危险因素拒之门外,有效加强安全管理。
住户入住前将由宝安区住房保障事务中心录入身份信息进行预登记,入住时完成预登记的住户只需拿出身份证,在门禁机前完成身份证读卡、采集人脸及录入指纹。入住后,住户每次进入楼栋只要经过摄像头、刷身份证或触碰指纹,比对成功即可 " 叮咚,欢迎回家 "。若亲友前来拜访,住户可通过视频门禁 APP 进行操作,以电话、视频等方式确认访客身份,随后远程开门或发送临时密码。
宝安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称,人脸识别系统安装前,工作人员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逐户上门核查住户信息,由于保障性住房的住户数量较多,依靠入户巡查来发现违规行为工作量巨大,且经常遇到住户不在家的情况,导致违规行为发现难、取证难等问题。人脸识别系统启用后,会对超出设定时间没有出入数据的人员或家庭,生成疑似违规名单,工作人员可根据疑似违规名单重点入户调查,这样既减少了对合规住户的干扰,也使入户核査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节约了大量人力及成本,更确保了保障房资源合理合法公平利用。
深圳晚报记者 秦瑶 通讯员 戴镇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