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阿里亚 / 文 施向辉 / 摄)丁氏八千卷楼是晚清江南著名的藏书楼,并被后人称为 " 晚清四大私人藏楼 "。 丁国典、丁英、丁申、丁丙三代人曾对它倾注了毕生的心血,除了宋元珍本,丁氏收藏的古籍还有《四库全书》底本、名人藏本和校本等,种类极为丰富。1907 年,丁氏后人将全部藏书售予江南图书馆,成为今天南京图书馆所藏珍贵古籍的主要来源。
今年 4 月 13 日是丁丙逝世 120 周年。4 月 12 日," 家国书运——八千卷楼藏书特展 " 在南京图书馆开展。展览共展出 55 部古籍,其中包括 6 种四库底本,是南图展示四库底本最多的一次。此外,部分藏书从浙江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借展,是八千卷楼丁氏文献一次难得的合展。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展览将持续到 4 月 20 日。
仅存的早期 " 八千卷楼 " 藏书,展览中露真容
△《远村吟稿》 施向辉摄
展览中展陈的两部古籍很特别,分别是南图馆藏的《周易本义》和浙图馆藏的清乾隆刻本《远村吟稿》。它们一并摆放在同一个玻璃展柜中,引得观展者长久驻足细看。
" 八千卷楼藏书因太平天国战乱曾被毁,早期的三万册左右藏书,如今仅存这两种。" 展览的策划人、南图历史文献部韩超介绍说,虽然晚清的四座著名的藏书楼中," 八千卷楼 " 的藏书量不及其余 3 个,但藏书种类极为丰富,因此有着 " 明清两朝藏书家之结晶 " 的美誉。
韩超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八千卷楼 " 始自丁丙的祖父丁国典,他首创藏书楼于杭州梅东里。丁国典之子丁英在经商之余,继续奔走南北,访书购书。到丁丙、丁申兄弟这一代,八千卷楼藏书达到高峰,成为海内知名的藏书楼。" 大多数人都知道丁氏八千卷楼。实际上,八千卷楼只是丁氏藏书楼的一部分,藏书楼的总名叫‘嘉惠堂’。" 韩超说。
那仅存的这两本书背后是什么样的故事呢?"《周易本义》这一本是丁氏祖父辈随身携带在身边的所以才没有受损,但有经常翻阅的痕迹。" 韩超说,细看,在摊开的这一页右上角还盖有丁氏家族的藏书印。" 丁氏藏书多,藏书印也各种各样。旁边这一部《远村吟稿》也很珍贵,它是战乱结束后有人归还给丁氏的。从八千卷楼被焚毁到丁氏重遇此书,整整过了 10 年。" 韩超介绍道。
原来,丁氏还与江苏有着这样的情缘
△《焦山书藏目录》 施向辉摄
嘉庆十九年(1814),大学者阮元等人在镇江建起了藏书楼,取名 " 焦山书藏 "。在他的影响下,各方名贤纷纷捐赠。在这些名士中,丁丙捐书仅次于阮元,共捐书四百五十一种,一千册,对书藏的贡献很大。可惜这批藏书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被日军炮火炸毁。他捐的是哪些书呢?展览中就有一本丁丙编写的《焦山书藏目录》,详细记录了所捐书籍的书名与册数等。
△《金渊集》 施向辉摄
展览中展出的《金渊集》与丁氏有擦肩而过又失而复得的缘分。此书由浙江书商翻刻自文渊阁的《四库全书》,与江苏颇有渊源。作者仇远是元代杭州人,元大德九年曾在江苏溧阳县任儒学教授,《金渊集》中的作品均为此时所作。溧阳县西北有溧水,相传伍子胥曾在此投金乞食,得 " 金渊 " 之名,因此取名《金渊集》。
此书最晚在明代嘉靖年间即已散佚,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发现了大量仇远作品,并将之编为六卷,收录古诗 497 首,仍名《金渊集》。" 清咸丰年六七年间,《金渊集》出现在杭州书肆,丁氏曾想入手,但因书商索价过高,被别人买走。同治三年 ( 1864 ) ,丁氏偶然在书摊见到此书,如同故人相逢,欣然买回来了。" 韩超说。
难得,这么多四库底本一并展出
乾隆三十七年(1772),清政府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修书活动,其产物就是《四库全书》。《四库全书》修成后一共抄了七部,分别藏于南北方七个藏书楼,文澜阁是便是其中之一。因太平天国战乱,文澜阁焚毁,部分藏书散失。
" 同治元年(1862),丁申、丁丙逃难到杭州城西的留下镇,看到镇上的货物甚至人们手上拿着的食品均用旧纸包裹着,细看才发现这些旧纸正是文澜阁书散叶。于是,他们不避艰险,趁夜潜入文澜阁,抢救了这批珍贵典籍。" 韩超说,丁氏兄弟在战乱中共抢救阁书 8689 册,战争结束后又续收一部分,共占文澜阁藏书中的四分之一。
展览中的钞本《淳祐临安志》一书中就有丁丙关于此事的叙述。他写道,兄弟两人将所得的 8000 多册文澜阁书搬运至西溪,最后运往上海收藏。
为补抄《四库全书》,丁申、丁丙曾收购过不少四库底本。如今其中的 28 种藏在南图,而本次展览就展示了其中 6 种。韩超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也是南图有史以来展示四库底本最多的一次。
这些珍贵的古籍,读者到馆就可以阅读
" 如今,南京图书馆收藏古籍约 160 多万册,其中的第一批古籍就来自杭州丁氏的‘八千卷楼’。" 韩超告诉现代快报记者。那么, " 八千卷楼 " 藏书为何会从杭州来到江南?
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石祥介绍道,光绪三十三年(1907),丁氏家族经营的官银号出现巨额亏空,为偿还债务,丁申、丁丙的下一代欲出售八千卷楼藏书。此时,两江总督端方正在筹备公共图书馆,最终以 7 万 3 千元整体购得八千卷楼藏书。
同年十二月,八千卷楼藏书六十余万卷,分三批由杭州运到了南京。江南图书馆成立后,八千卷楼随之入藏。" 但由于各种原因,藏书并没有全部到馆。即使入藏馆内后,八千卷楼藏书也有因战争、调拨等原因散出的。所以,读者现在到南图按图搜索不一定真能找到书。" 韩超说。
" 八千卷楼入藏江南图书馆是一次化私为公的文化盛事,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读者能够阅读到这些古籍,欣赏古籍之美,也感佩那伟大的文化情怀。" 韩超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今天,八千卷楼的旧藏完整地收藏在南京图书馆。除二级以上珍贵古籍和容易夹带小纸条的稿本、抄本外,读者都可以到馆阅读,没有数字化的古籍读者也可以预约扫描后前来查阅。
(编辑 苏湘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