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4-14
深晚报道 | 南园非遗馆文化大讲堂:远人开讲“从生活走向诗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4 月 13 日晚上七点在福田区南园街道文体中心,非遗馆文化大讲堂第 9 期名为 " 从生活走向诗歌 " 的主题讲座,邀请到光明区作协主席远人主讲。

光明区作家协会主席远人讲座中

远人 1970 年出生于湖南长沙,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湖南省十大文艺图书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 · 诗歌金奖、深圳市十大佳著奖等多种奖项。

其出版有长篇小说《伤害》《秘道》《预感》,散文集《真实与戏拟》《新疆纪行》《寻找光明记忆》(与人合著),评论集《河床上的大地》《曾与先生相遇》,艺术随笔集《怎样读一幅画》(再版更名为《怎样读一幅西方画》)《有画要说》《画廊札记》,人物研究《凡 · 高和燃烧的向日葵》,诗集《你交给我一个远方》《我走过一条隐秘的小径》《还原为石头的月亮》等,主编出版《21 世纪的中国诗歌》《当代中国生态文学读本》(丛书)等。

他另有诗歌、小说、评论、散文等数百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诗刊》《花城》等海内外百余家报刊及数十种年度最佳选本。

讲座现场

此次讲座,远人用浅显易懂地方式给诗歌爱好者开讲,如何欣赏现代诗,生活处处有诗意,如何在生活的细微之处发现美。

他表示,正如艺术家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说现代诗看不懂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为什么看不懂,是一些作者沉迷与技巧,忽略了诗歌的来历,诗歌从哪里来,答案很简单,从生活中来。

远人带着听众,回顾古今中外的大师级诗人的诗歌," 从唐诗宋词来看,他们无不是将自己的生活入诗,将诗歌作为表现生活的手段,其实这也是诗歌对诗人提出的基本要求。"" 比如读杜甫全集,就能看到杜甫的一生,读苏东坡全集,就能看见苏东坡的一生。"

远人同时跟听众探讨,诗歌在技巧和表现方面,表现更重要,在怎么写和写什么反面,写什么更重要," 任何优秀的作品都离不开生活的源头,不能被生活所架空,具备真实的力量,诗歌真正的核心还是生活。"

远人还谈到莫言作品的中国化本土性,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世界文坛的认可,一味模仿的舶来品,怎么都不能脱离中国这个根基文化。

当天,来参加的听众从各个区来听讲,诸多都是各区域的作家协会的作家诗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

此系列活动由深圳知名策划人、艺术家朱蔓青策划主持

非遗馆文化大讲堂系列活动系由南园街道河畔诗社、深圳市弘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深圳市福田区弘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承办,深圳知名策划人、艺术家朱蔓青策划主持,现已成功举办 9 期,也是南园街道 " 民生微实事 " 其中一项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

南园非遗馆文化大讲堂旨在弘扬世界经典的文化和艺术,对主题内容无特别的类型要求,一切与美有关的善知识,都愿意与听众一起来分享,一起学习和提升。此类活动既丰富了居民周末文娱活动,又将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艺术素质。

深圳晚报记者 易芬

相关标签

杜甫 莫言 长沙 湖南省 向日葵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