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梦云)4 月 15 日,南京的天空分外湛蓝,伴着城墙,依着河边,不少风筝正迎风飞扬,拉扯着风筝线是头发花白的老人,他们是秦淮区门东社区的居民。南京风筝非遗传承人曹红,现场教居民们制作风筝," 我是土生土长的老城南人,小时候放过风筝,这就像回到了童年。"77 岁的朱奶奶说。
△曹红教做风筝
4 月 15 日下午,南京秦淮区门东社区挤满了人," 这只风筝叫十全福寿,中国人讲究美好寓意。" 曹红向社区居民介绍着。
72 岁的朱奶奶坐在第一排,小心翼翼地粘着风筝骨架。" 小时候扎的风筝比较简单,就是一个方的纸盒,后面弄两根辫子。今天扎这个有一种重返童年的感觉。"
" 很多老城南人都会扎风筝。"" 是的,之前都是几代扎风筝的。" 老人一边扎着,一边讨论着,风筝勾起了他们对童年的回忆。
老人们来到中华门亲水平台,趁着东风,放飞自己亲手扎的风筝。
曹红告诉记者,提起风筝,大家更多的想到的是潍坊,很少有人知道南京和风筝的关系,她要做的事情就是传承南京的 " 曹氏风筝 "。
什么是 " 曹氏风筝 "?这和南京又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这和一个人有关——曹雪芹。大家熟知曹雪芹的名作《红楼梦》,其实他还是一位风筝大师,自幼生活在南京,喜欢扎风筝,放风筝。在全国的风筝流派中,有一种名叫 " 北京沙燕儿 " 的风筝,在北方影响极大。却鲜有人知道," 沙燕儿 " 其实起源于南京。曹雪芹到北京后,拿南京的风筝和北京的对比写了《南鹞北鸢考工志》,介绍风筝的制造、彩绘和放飞方法,并创立了 " 曹氏风筝 " 这一流派。
(编辑 余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