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好累啊 "" 爸妈和老师对我好严格 "" 成长的烦恼太多了 "…… 在社会生存压力与学业压力下,如何帮助青少年提高 " 抗逆力 " 的能力,也成为备受众多家长关注的热门话题。
近日,深圳市社联社工服务中心联合南山文理实验学校(集团)科创学校启动 " 中学生抗逆力提升项目 "。深晚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此前面向全市的 13 所中学完成了 600 余份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遇到逆境和压力时,在可多项选择的解决途径中,61.6% 的受访学生表示首选自己解决,但苦于缺乏解决困境的途径;向家人或朋友倾诉的受访学生占 51.2%;选择忍耐的占 32.5%;25% 的受访学生会寻求途径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只有 11.04% 的学生会寻求社会机构 / 团体协助;仍有 13.51% 的学生表示也会采用逃避的方式。此外,超六成的中学生表示需要了解抗逆力知识。
▲学生在心愿墙上写下自己对抗逆力活动的期待。
深晚记者采访发现,中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家庭冲突、学业压力、环境陌生等。专家建议,要注重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情绪管理能力。
学业压力让孩子 " 沉默寡言 "
今年 15 岁的小培(化名)正在读初三。随着中考进入倒计时,学习的压力和父母的期待让他感到 " 喘不过气来 "。" 为了把成绩提上去,我参加了语文、英语、物理培训班,我整个周末几乎都扑在补习上。" 小培说。一名认识小培的社工告诉深晚记者,有一天晚上 10 点,他在返回学校的路上看到小培独自在马路边上发呆。几经询问下,小培才开口说自己刚刚上完补习课,想在外面透透气,不想那么早回家。
时先生的儿子刚满 18 岁,即将高考。虽然时先生和妻子从未给儿子提过太多要求,但儿子日渐沉默的状态却经常提醒着他们,儿子正处于 " 绷紧弦 " 的状态。" 其实,很多父母都和我一样内心纠结,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够学会独自面对困难和挑战,学会化压力为动力;另一方面又担心他们内心脆弱,迈不过去那道坎儿,对自己的身心造成伤害。" 时先生说。
家长反映孩子越来越难管教
除了学习带来的压力,越来越普及的科技产品也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小凡(化名)从 5 年级开始慢慢依赖手机,不管是吃饭还是写作业手机都不离手。" 小凡妈妈说,在生活中只要稍不留意,小凡就会用各种方法拿到父母的手机。随着小升初考试的临近,父母决定限制小凡玩手机。没想到,小凡表现出强烈反抗,用哭闹、威胁 " 不给玩手机就不上学 " 的消极方法对待父母,昔日亲密的亲子关系在日复一日的争吵中受到挑战。
小葛正在读初二,他的妈妈向深晚记者表示,最近孩子越来越难管教。" 他总在学校惹事,在家也总是玩游戏,说什么都不愿意听。" 小葛妈妈表示,自己平时工作虽忙,但对孩子的教育没少过,出现这样的沟通裂痕她也很困惑。
陌生环境、社交受阻滋生负面情绪
2017 年 8 月,刘女士将年仅 18 岁的女儿送往加拿大读书。从没离开过父母身边的女儿原本也很期待异国求学,但没想到,仅仅在加拿大待了一个学期后就开始有了抑郁倾向。" 去年暑假假期结束前一个星期,她就开始闷闷不乐,问她原因也不肯说。直到女儿返回加拿大后,她昔日的中学同学突然打电话给我,我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通过女儿的同学,刘女士才知道女儿一直有两个微信号,最近在那个自己不知道的微信上经常发布渴望结束生命的感慨,并在与同学的对话中多次表达了 " 难以融入异国的生活 "" 不想让父母失望 "" 只想安静地离开 " 等讯息。" 如果不是她的同学及时找到我们,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刘女士心有余悸地说。最终,她和丈夫赴加拿大与女儿共同生活了一个月,才逐渐将女儿从沮丧的情绪中拉出来。
专家分析
孩子和家长学会调节心理非常重要
为何学生中会出现如此大量的心理压力群体?又该如何治愈这种情况呢?深晚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广东省人口促进会特聘心理专家万卉彬。她表示,要培养和提升孩子抗压抗挫折能力,首先必须为孩子营造一种轻松面对失败的氛围。" 在我们的一生中,成功只是小概率事件。如果不能够坦然豁达地承认失败、面对失败、从失败中学习,就很难享受漫长丰富的生命。" 万卉彬说。
▲学生在体验蜻蜓救援游戏,该游戏可指导学生互相帮助通力合作。
" 心理问题的出现和压力的升高,不止是针对孩子,成人也是如此。" 深圳市心理咨询师行业协会音乐治疗委员会主任、深圳市社联社工服务中心健康服务部总监沈芊宜表示,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压力、焦虑等会越明显,心理问题也会更加突出," 现在全国正大力推动心理、精神健康工作。" 沈芊宜告诉深晚记者,以上这些问题都是青春期孩子和家长常会遇到的问题,双方学会调节心理非常重要。"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全新的体验与冲突,这一时期有的父母也不知道如何和孩子沟通,事实上家长也需要学习正确引导孩子。"
专家建议
父母与孩子分享失败感受,帮助其释放压力
万卉彬建议,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不仅要教会孩子 " 失败是人生的一种平常经历 ",同时还要教会孩子学会情绪疏导和控制。" 我们的父母很少与孩子探讨失败,其实失败的经历人人都有,如果能够让孩子在面对失败时产生‘群体感’,即‘我们都是一样的’,就可以释放很大的压力。" 她说。
沈芊宜认为,家长必须要对孩子抱合理期待,加强与孩子探讨双方的期望与需求,与孩子平等沟通。" 在有条件的环境,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发展兴趣爱好。"
此外,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学生都渴望抗逆力知识,但苦于无处获得。万卉彬建议,父母和学校可以帮助孩子从小建立一种既可以依靠自己又可以寻求支持系统的习惯,让孩子认识到失败不可笑、不可耻,完全可以向父母、老师、朋友寻求帮助。" 比如在学校,每次考试后,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可能会遭受强烈的挫折感,一些成绩特别优异的孩子也可能经历‘被孤立感’,如果班主任能专门抽时间与孩子谈论内心的感受,就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万卉彬特别强调,在培养孩子抗逆力方面,父亲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建议父亲要多参与孩子的成长,比如带孩子参加打乒乓球、爬山等富有竞技性的游戏,以训练孩子的忍耐力。因为父亲身上男性的特质,使他们能在培养孩子抗逆力方面发挥比妈妈更大的作用。" 同时,父母也应该多鼓励孩子走到室外参加体育锻炼,让身体的灵活和流动增强心灵的韧性。
" 目前,社联社工正在推行的抗逆力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改善青少年心理压力的方式,抗逆力工作是培养孩子在面对逆境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处理能力。" 沈芊宜说,目前深圳市社联社工主要通过宣教活动、主题班会、心理剧展演、班级拓展等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抗逆力的培养。
深圳晚报记者 郭宇立 许娇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