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4-16
深晚领读|《苏我氏的兴亡》:解读氏族对日本政治和历史的影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日本,姓氏和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什么天皇没有姓氏?日本最早的氏族有哪些?他们如何影响日本政局?今年 4 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引进出版的《苏我氏的兴亡》一书,以苏我氏的兴衰为视角,解读氏族对日本政治和历史的影响。

苏我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时间大概是公元 6 世纪至 7 世纪末期,是日本古代氏族集团的典型代表。以苏我马子为首的苏我氏一族曾处于大和王权的中心地位,苏我马子将佛教引入日本,深受推古天皇的信赖,是支撑着整个政权的 " 重臣 "。

为什么苏我氏会在大化改新前夜的政变中被暗杀,从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随后出现的藤原氏与苏我氏有何关系?作者吉村武彦尝试从苏我氏的兴衰与藤原氏的崛起为视角,解读日本氏族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在日本社会、政治中的变迁。

《苏我氏的兴亡》

(日)吉村武彦 著 吕灵芝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甲骨文

2019 年 4 月出版

深圳晚报记者 刘莉

相关链接

苏我氏是否灭亡?

在古代日本,尤其是奈良时代以前的人物中,说到最有名的人,不知各位会想到谁?热爱古代史的人士想必会举出许多名字,当中无疑会有厩户皇子(圣德太子)之名。

众所周知,厩户皇子活跃于 " 天皇 " 额田部皇女(推古天皇)时代,以 " 太子 " 名义协助天皇进行统治。这一时期(即 7 世纪前半期)也被称为 " 圣德太子时代 "。当时,以 " 大臣 " 身份辅佐两人的便是苏我马子,也就是作为本书主题的苏我氏在当时的族长。也就是说,在 7 世纪的日本,苏我氏曾与厩户皇子一道,活跃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

然而,尽管厩户皇子至今仍负盛名,苏我氏却似乎普遍受到嫌恶。不仅在现代,早在 8 世纪完成的史书《日本书纪》中,就已经出现了对苏我氏的嫌恶。这是为什么呢?

其中的一大要因,想必就是围绕苏我氏 " 灭亡 " 的一连串事件。在皇极四年(645)六月十二日发生的乙巳之变中,苏我马子之孙苏我入鹿遭到暗杀;翌日,入鹿之父,亦即马子的长子虾夷也自尽了。至此,马子—虾夷—入鹿所传承的苏我氏本宗(一族嫡系)宣告灭亡。其后,以中大兄皇子(后来的天智天皇)为中心,日本展开了名为大化改新的国内改革,《日本书纪》将其定义为律令制统治的开端。在这个诞生于大化改新的统治体制中,苏我氏本宗实际上是 " 必须被排除的要素 "。所谓 " 苏我氏反贼说 " 恐怕也由此产生。

但是,部分人所谓 " 大化改新使苏我氏一族彻底灭亡 " 的说法实为谬误。从事实来看,在号称令苏我氏灭亡的乙巳之变中,入鹿的堂兄弟苏我仓山田石川麻吕(有时简称石川麻吕)加入了中大兄皇子一派。由此可见,所谓苏我氏的灭亡,实际上只是本宗的灭亡。大化改新后,仓山田石川麻吕官封右大臣;到天智朝,苏我连子成为大臣;在大友皇子的朝廷,苏我赤兄又担任了左大臣一职。应该说,苏我氏非但没有灭亡,反倒在后来也一直活跃在群臣之中。

此外,如后文所述,被归为苏我一系的氏族众多,根据《古事记》孝元天皇部分关于建内宿弥的传说,奉 " 苏贺石河宿弥 " 为祖先的氏族有苏我臣、川边臣、田中臣、高向臣、小治田臣、樱井臣、岸田臣七氏。由此可知,苏我一系的氏族并未彻底灭亡。

不过,大化改新后依旧作为群臣辅佐朝廷的苏我氏,在从天智驾崩到壬申之乱这段时间里,加入了天智之子大友皇子一派。为此,壬申之乱中胜出的大海人皇子(天武天皇)即位后," 苏我氏 " 就几乎没再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或许由于这些前因后果,天智朝和大友皇子政权下苏我氏的活跃才会在后世不再受到赞赏,总体上演变为 " 苏我氏反贼说 " 单方面横行的态势。在其后的时代中,从 " 苏我 " 改姓而来的 " 石川 " 氏开始活跃。换句话说," 苏我 " 之名成了一个忌讳。这一现象为何发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主题。

再补充一点,《日本书纪》并没有全盘否定苏我氏本宗的行动。大化改新后即位的孝德天皇在《大化僧尼诏》中讲述了佛教兴隆的始末,肯定了苏我稻目在钦明天皇时期的辅佐,以及苏我马子在敏达天皇时期的佛法信仰和在推古天皇时期的佛像制作及僧尼供奉之举(大化元年八月癸卯条)。然而诏书中丝毫没有提及虾夷、入鹿父子,不得不说,即便是在苏我氏本宗一系中,此二人受到的嫌恶也尤为强烈。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