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失火之后,有一张照片显示了这样的场景:有人在笑,有人在哭泣。
在网络上,同样有两种情绪,有的幸灾乐祸,有的暗自感伤。当然," 无感 " 者也很多。
借此提及火烧圆明园的那段历史,以此来发泄情绪,这种态度让人有些难堪。拥有 800 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早已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建立这种认识,才更为自信包容,也更具有 " 时代感 "。一篇报道告诉我们,此时,全世界的网友正在为巴黎圣母院祈祷。
△巴黎圣母院失火 图片来源:新华社
诚然,铭记历史,不忘耻辱,这是好事,我们很需要既有书本的历史教育也有现实中的各种提示。但无疑,区分 " 铭记 " 与 " 记恨 " 很有必要。
英法联军在中国干的那些坏事,我们不能忘,也忘不掉。但圆明园被烧,不是巴黎圣母院的错。不能因为圆明园毁在那帮强盗手里,就可以兴奋地 " 观赏 " 巴黎圣母院的大火。
人类的文化遗产散落各处,它们传递着古老的文明,表达着文化内涵所特有的良善。而事实上,这些文化遗产并不是多到可以无所谓。近年来,世界一些地方的文化遗产遭到了令人心痛的毁灭。
2018 年 9 月 2 日,有 200 年历史的巴西国家博物馆发生大火。
2017 年 11 月 30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 · 阿祖莱向联合国安理会通报,位于阿拉伯国家的 82 处世界遗产中,已有 17 处因为遭受战乱威胁而列入 " 濒危清单 "。其中,叙利亚的 6 处世界遗产悉数受到 " 严重影响 "……
保护好从战火、灾难中侥幸存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是全世界的共同任务。因为,当今世界早已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文明的繁荣与重建,激荡着这个世界的心脏。
写到这里,看到了一段报道里的细节:一名在法国的中国人看着火光里的巴黎圣母院哭泣了,他说,他的父母是在巴黎圣母院结识的 ……
一座伟大的建筑,会带给人不同的印象和感受。而这个情节特别让人感动,顺手赠送给那些被 " 仇恨 " 蒙了心的人。
ZAKER 南京评论员 伍里川
(编辑 余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