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韩秋 毛晓华)在扬州市宝应县氾水镇,社区民警李树干守护着一个特殊的 " 孤岛 " ——氾光湖已有整整 28 年。据不完全统计,他累计加班 2500 多个工作日,因私休假没超过一星期。前不久,他荣膺江苏时代楷模称号。一个人感动一座城,带动一群人。一群人的美德善行、大爱无疆,让扬州这座千年古城熠熠生辉!他们汇聚成向上、向善的满满正能量,不仅传递着身边的感动,而且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激发着这座城市的崇德向善基因。
△ " 中国好人 " 凌万兵带领志愿者在好人交通岗维持秩序合影
建立好人库
扬州树起好人群像
在邗上街道冯庄社区," 扬州好人 " 戴生香的爱心义举无人不知。她的馨香莲理发店因技艺精湛,被大家称为 " 冯庄一剪 "。经营 19 年来,戴生香先后为社区几百位老人提供免费服务。她心系社区居民、关爱弱势群体的种种举动,也得到了大家一致称赞。
而在扬州市江都区,双拥办主任陈巧云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1985 年,陈巧云嫁给伤残军人闫绍田。30 多年来,夫妻相携、和睦亲邻,热心公益、奉献社会。2016 年 12 月 12 日,首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陈巧云家庭入选并登台领奖。" 我们联合近百名江都先进典型人物,成立了好人联合会,不但自己一枝先秀,更要做好示范引领,带动越来越多的家庭在文明进步的进程中一道前行。"
戴生香和陈巧云,是扬州好人资料库中的典型代表。从 2010 年起,扬州在全市开展 " 学习扬州好人、争做扬州好人 " 活动,先后涌现出 1000 多位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在这些凡人善举的背后,矗立着 " 扬州好人 " 的群像。
多年来,扬州通过建立好人资料库,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进行科学管理,确保全市各个层面上的好人典型常出常新,不断推出有影响力的重大典型。从电影《江北好人》中的 " 张维扬 ",到现实生活中的陈巧云、徐兆华等,扬州先后发现、评选、宣传了 800 多个先进典型和凡人善举,在全社会唱响了 " 扬州好人 " 的主旋律,传递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好人越推越多、越选越多,由个体做好事,发展到道德模范带领志愿者团队服务社会,当好人、做公益成为扬州鲜明的社会风尚。短短几年,全市注册志愿者 36 万余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 3200 多个,成为城市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主力军。
发放礼遇卡
让 " 好人好报 " 成社会最强音
在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东关街核心区域," 扬州好人广场 " 坐落于此,集中展示了一大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城市榜样的先进事迹。
△城市榜样礼遇卡
2018 年,扬州市文明办在扬州好人广场向首批道德模范、扬州好人代表发放 " 扬州城市榜样礼遇卡 ",徐兆华、高雁、刘卫国、郑翔、冯伯来夫妇、薛强 …… 这些在扬州家喻户晓的人物,第一批领到了卡。
据悉,扬州市的 " 城市榜样礼遇卡 " 面向 " 全国道德模范 "" 江苏省道德模范 "" 最美扬州人 "" 中国好人 " 城市荣誉体系表彰对象等城市榜样模范人物发放。所有获得礼遇卡的人可以获得免费挂号、免费游园、免费乘公交车 " 三免 " 优待;今后,政府还将拉动更多商户参与进来,为城市榜样提供商品打折及其他商业服务。
近年来,扬州市不断完善先进典型的帮助优抚机制,培育 " 道德沃土 ",让 " 好人好报 " 成时代强音,凝聚起崇德向善精神力量," 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 " 的崇德向善氛围更加浓郁。
" 要让好人文化和古城文化交相辉映,让好人故事和扬州故事相得益彰,让好人精神和城市的精神交相辉映,产生一种社会正能量。" 扬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蒋元峰说,扬州还发动诚信商户等全社会多层面参与礼敬礼遇城市榜样模范,使扬州的公民道德建设能够再上新台阶,使扬州的好人文化氛围能更加浓郁,使扬州成为一个大爱之城,好人辈出的世界文化名城。
同时,为不断丰富拓展学习宣传最美人物的平台载体,2016 年以来,扬州连续举办两届 " 最美扬州人 " 微视频大赛,共征集创作各类作品 150 多部。通过征集评选、作品展播等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为一个个可亲、可学、可传的生动形象和品牌活动,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融入生活,让学习最美、弘扬最美、争做最美成为时代风尚和价值追求。
发布 " 文明有礼二十四条 "
做有礼扬州人
文明礼仪是城市的软实力、竞争力。去年 2 月,扬州市 " 守规矩 讲礼仪——扬州文明有礼二十四条 " 正式宣传发布,分为文明用餐、清洁卫生、公共场所、安全出行、爱我家园、热情待客六个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的生动体现。" 扬州文明有礼二十四条 " 发布后,引发社会各界广泛认同和热议,众多市民积极响应,纷纷表示要争当文明有礼扬州人。
在绿杨新苑、康乐等小区,社区志愿者走到居民身边向大家宣传 " 文明有礼二十四条 "。志愿者表示,希望通过宣传,让更多的人践行 " 二十四条 ",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来自邗江实验学校的学生们则共同签署承诺:不仅自己遵守 " 二十四条 ",还会带动更多身边的人遵守。
据悉,扬州市还成立了 " 扬州文明有礼二十四条 " 宣讲团,走进 100 个社区、100 个村庄、100 个部门行业,把宣讲 " 扬州文明有礼二十四条 " 作为常年的活动项目来做,积极为新一轮高质量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增光添彩。
△夹菜用公筷
今年 2 月 1 日,扬州市文明办等单位联合发起 " 为爱夹菜,我用公筷 " 为主题的春节公益活动,将扬州坚持推行的 " 公筷行动 " 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 长者先动筷,夹菜用公筷 "" 为爱夹菜,我用公筷 ",在举家团圆时使用公筷,第一筷夹给父母,感谢他们多年的养育之恩和辛苦付出;第二筷夹给亲友,感谢一路成长有他们相伴、相扶;第三筷夹给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他(她),感谢对方给予的爱和包容。
在扬州大型以上餐饮单位主动承担起当好 " 公筷行动 " 的先锋,做好 " 公筷行动 " 的榜样。确保如期实现三星级以上宾馆、大型以上餐饮单位、市县乡三级机关以及学校、医院食堂的合餐场所全覆盖。
文明礼仪是城市的软实力、竞争力。据介绍 ," 扬州文明有礼二十四条 " 立足基本的文明礼仪,市民要从最具体的细节做起,从每个人、每个家庭抓起。文明礼仪就在我们身边,如文明体现在手上,应做到烟头、垃圾不落地,开车不加塞抢行、礼让斑马线;文明体现在嘴边,应做到吐痰不落地,打手机、交谈不大声喧哗,不在公共场所吸烟;文明体现在脚下 , 应做到购物乘车排队不插队,不闯红灯,走路散步乘电梯靠右行等。同时,文明礼仪还体现在热情待客上,笑迎天下客,文明扬州的名片就会更亮丽。
从善如流
近 40 万名志愿者活跃在扬州
近年来,扬州市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将其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常态化运行机制,志愿者队伍逐年壮大、志愿活动丰富多彩、志愿品牌越来越多。
蒋元峰介绍,市委办和市府办出台了《扬州市志愿者礼遇嘉许管理办法(试行)》,按照属地管理和主管单位管理落实了保障措施,构建了志愿者的礼遇嘉许体系,进一步营造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氛围,鼓励志愿者发扬奉献精神,推动扬州志愿服务品牌不断涌现。
以扬州市志愿者协会 12 个分协会和 25 个直属总队(队、团)为首,全市近 40 万名志愿者每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涉及扶弱、助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治安、环保、扶贫等领域,涌现众多先进典型,累计有 90 个以上优秀志愿者组织、550 个以上优秀志愿者受到市级以上表彰。江都区志愿者高雁、广陵区志愿者凌万兵入选全国最美志愿者,广陵区文昌花园社区入选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社区,市总工会义工教授服务队入选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组织,邗江区红马甲义工队当选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仪征市义工联获评民政部 5A 级慈善组织。
在一些重大活动、重要节日期间,众多特色团队活跃在服务一线,如扬马志愿者团队、新闻女生志愿服务团等,已成为扬州志愿者的形象代言。(扬州市文明办供图)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