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4-18
深晚领读|探秘宇宙的光阴故事 物理学家李淼给孩子讲宇宙星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日前,物理学家、畅销科普作家李淼写给青少年的科普读物《给孩子讲太空》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重磅出版。内容从日常生活,讲到天体宇宙;从黑洞、虫洞与时光机器,讲到相对论、时间简史与量子力学,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阔。李淼用妙趣横生的故事、形象易懂的比喻、深入浅出的事例,为孩子们开启了非同一般的科学思维。书中孩子们与李淼一起饶有兴味地展开这场科学之旅,发现宇宙之美、科学之魅。

李淼是学理论物理出身,他研究的课题有量子场论、全息暗能量模型、宇宙学矩阵模型、微波背景辐射谱和暴涨宇宙、弱引力猜想等等。这些令人 " 望而生畏 " 的名词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宇宙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职业科学家的专业训练,加上飞翔灵动的多维视角,使李淼的文笔既冷静又热烈,既坚实又充满弹性。他善于用科学来解释生活的可能性和多元化。

在书中,李淼告诉小读者,大爆炸宇宙学说看上去承认宇宙有一个开端,在开始的时候,大约 137 亿年前,宇宙非常非常小,突然宇宙空间的每一个点同时爆炸,温度很高,看上去是一锅炽热的粒子气体。我们现在的宇宙就是从那个婴儿期来的。

宇宙的寿命可能是有限的。20 世纪末天文学家通过观测遥远的超新星得到一个惊人的判断,遥远的天体相对于我们的退行速度越来越大。这意味着在我们的宇宙中存在一种无所不在的特殊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暗能量。最近几年来,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合作研究暗能量的性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有人认为暗能量密度是一个恒量,大小不依赖地点也不依赖时间。如果是这样,宇宙将无止境地膨胀下去,恒星和星系将消失,人类也很难维持文明。另一种可能是能量密度越来越小,对人类来说这是最好的可能。第三种可能是密度越来越大,天体之间的斥力也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大撕裂,即所有物质,包括分子和原子都被撕裂,这是宇宙的终结。

李淼说,仅就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怀疑宇宙会发生大撕裂有点杞人忧天,要肯定暗能量密度越来越大,至少需要我们做 10 年甚至 20 年的实验。也许暗能量密度不会变大也不会变小,也许会变小,谁知道呢?西方人特别在乎宇宙未来会不会崩溃或者死寂,哪种结果都是他们不希望看到的。在不远的将来,也许我们能够确定宇宙将如何结束。

诸如此类的知识点在书中比比皆是。李淼书中用轻松的科普解读方式传递前沿知识。

科幻作家刘慈欣评论说,从宇宙到人心,从牛顿、爱因斯坦到霍金,从巧克力到命运。李淼教授用科学之眼透视世界,带孩子回到一代代伟大天才的思考现场。

李淼,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及筹建人,天体物理学家,中科院研究员,畅销科普作家。1982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1984 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88 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1989 年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玻尔研究所学习,1990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9 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给孩子讲太空》

李淼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 年 4 月

深圳晚报记者 姚峥华

相关标签

物理学家 暗能量 研究所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