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4-22
深晚报道 | 小绿叶蝉的春天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龙华区对口帮扶紫金指挥部总指挥、紫金县委常委谢秉波(右二)和王宝森(右一)等人在茶园考察茶籽质量。

惊蛰才过,几场春雨唤醒了河源市紫金县 3 万亩茶园,绿色海洋里,嫩芽清香可人。

你如果细心观察,偶尔会发现,在那嫩黄浅绿的茶叶底下有一种黄绿色小虫,只有缝衣针那么大,却感应着春天,在茶芽上吸收水分、养分,留下独特的果香蜜味。这种小虫,叫小绿叶蝉。

同样感应着春天的,还有龙华区对口帮扶紫金指挥部的每一个人,包括指挥部综合组组长王宝森。这个爱跑马拉松的年轻人,应该吸收了最多春的气息。

帮扶之路,有时充满危险

从前很多人不知道小绿叶蝉有什么用,就像王宝森 2016 年 5 月 22 日刚到紫金时不知道帮扶该怎么做一样。

紫金县素有 " 八山一水一分田 " 之称,48 个村共有贫困户 2621 户,贫困人口 9073 人。山高路险,经济薄弱。王宝森只能一个村一个村实地调研,深挖 " 穷根 ",寻找致富良方。

▲王宝森(右一)陪伴来自清华的产业经济专家考察茶园,前面这棵高大的茶树已经有 500 年左右的历史。

有一次,王宝森跟随龙华区对口帮扶紫金指挥部总指挥、紫金县委常委谢秉波等,驾驶 5 辆车前往紫金县最偏僻的山背村调研。车过南岭镇,紫金县的最高峰武顿山和第二高峰文笔峰就巍峨耸立在前面。草木茂密,山石嶙峋,眼前再无像样的路。

忽然有人大喊:" 抱死了!抱死了!" 原来,车队里有一辆车因过于颠簸而致电子系统抱死,无法前行,众人只得将车丢弃在路上,过后叫人来拖;没多久,王宝森又听到自己车子的底盘发出吓人的剐蹭声,油门和制动顿时变软,不管用了。

危险!王宝森立即转移车上人员,自己冒险以 20 码的时速单独驶离这段长达十余公里的险峻山道。" 那是在落差有七八百米高的山腰上,万一翻车后果不堪设想。" 王宝森回忆道," 我不敢系安全带,不敢关车门,随时准备跳车。"

就这样,在不到 3 年的时间里,王宝森在紫金县跋山涉水,跑遍了龙华区对口帮扶的 22 个贫困村,跑遍了深圳其他部门对口帮扶的 26 个贫困村,还走访了其他单位帮扶的近百个贫困村和面上村。有的村前后去过不下 10 次,有时候一天要跑六七个贫困村。不管风吹日晒,还是大雨滂沱,王宝森的脚步总是那么踏实而又坚定。

▲王宝森(右三)和采茶女一起观察新茶的长势。

深晚记者问他为什么这么拼,王宝森说:" 我不仅是一名扶贫干部,还是一名在当地的挂职干部。熟悉和了解紫金每一个贫困村,找到穷根,精准施策,是我分内的责任。"

▲深圳晚报记者(左一)在白溪水库边采访谢秉波(右二)和王宝森(右一)。

早春二月,深晚记者随王宝森重访山背村,发现深山里蜿蜒着的已经是一条 14.9 公里长的水泥路。这条路由龙华区对口帮扶紫金指挥部带头募资兴建,如同一条迎春 " 抬头 " 的长龙,助力当地农户种植云雾茶、养殖黑背猪、售卖野生药材,帮助深山里的村民摆脱贫困。

帮扶没有 " 伤停补时 "

小绿叶蝉是一种很不起眼的小虫子,但是茶农们惊喜地发现,经这种小虫着涎的茶叶,会留下蜜一般的特殊香味," 咬越多、蜜越香 "。只要采摘及时,加以匠心制作和工艺改良,就可以生产出上等的好茶叶。

▲王宝森(左一)在山背村和农户交流。

不要以为王宝森是一个乏味的工作狂,这个身高 1.77 米的山东汉子喜欢看书、看电影、踢球、跑马拉松,爱好多着呢。但是只要面对工作,他就立即回到 " 咬越多、蜜越香 " 的状态,忘我地付出。

2017 年 2 月底,正在休假中的王宝森在罗湖踢球,不小心受了伤,跟腱断裂,动了手术。3 月 9 日出院的时候,医生叮嘱他静养 3 个月,可 4 月 10 日,才过 1 个月,他就回到了紫金。他说:" 产业帮扶是精准扶贫最重要的措施,2017 年是产业帮扶最关键的一年,当前各村产业帮扶刚铺开,我必须在一线和各个驻村队长一起,怎能离开?"

▲王宝森(前左二)拖着受伤的腿坚持在田间地头的活动现场。

帮扶没有 " 伤停补时 ",回到县里的第一天,王宝森就忙开了。上午,蓝塘镇一个贫困村在地里举行项目开工仪式。王宝森穿着医院配给他的用于康复护理的跟腱靴,小心翼翼地前往出席。不料由于地里刚刚翻耕过的泥土是松的,一个踩空,王宝森疼得满头是汗,被人扶着离开现场。下午,龙华区教育局到紫金开展帮扶活动,王宝森全程安排、组织、陪同。一天的工作全部完成时,已是次日凌晨一点多,他独自拖着伤腿爬上六楼的宿舍,倒头就睡。

周末回深圳复查,才知道伤腿侧面的韧带再次被严重拉伤。后来两个月,王宝森拄着拐杖、拖着石膏腿,继续在无数个茶山间来来回回、上上下下调研。

" 咬越多、蜜越香。" 在龙华区对口帮扶紫金指挥部的推动下,紫金县产业发展的康庄大道,从此铺展开来。

▲王宝森(右一)在山背村考察农户家里黑背猪的养殖情况。

深晚记者随着谢秉波和王宝森等来到位于莲花山脉的白溪水库。四周的茶山上,采茶女早早忙碌起来,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茶树之中 " 飞舞 " 着红工装和大斗笠,煞是好看。爬上一个小坡,那里有一棵 500 年树龄的老茶树,树皮如同千年古墙一样斑驳,但是树叶新绿欲滴,迎风送香。

王宝森告诉深晚记者,紫金县位于东江中游东岸,北回归线从境内经过,气候温凉湿润,非常适合种茶。在指挥部的领导下,王宝森配合各驻村工作组通过扎实调研,看准病灶,决定全力推动紫金县将茶叶产业作为扶贫主导产业来布局发展。

秋香江畔有盏深夜总亮着的灯

王宝森聊起茶旅产业的发展规划,头头是道。他越是兴奋,记者越是好奇:一个来自深圳的机关干部,怎么对农业懂这么多?

" 学习呗。" 王宝森说。

原来,自从确立了产业发展方向后,王宝森就利用考察培训、节假日和年休假等一切机会外出学习,近至清远等地,远至江西、安徽、湖南、贵州 …… 看得多了,就看出了门道。

几年来,秋香江畔的紫金县党政大楼 11 楼,深夜总是亮着一盏灯。"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对春天的渴望,促成一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被推送到指挥部领导的案头。王宝森对于帮扶产业发展的有关建议,得到众口交赞和一致认可。

王宝森的背后是指挥部、是龙华区。截至 2018 年年底,龙华区在紫金县投入帮扶资金约 4.65 亿元。在全区的大力帮扶下,紫金农户不但迅速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和生产规模,还洗脚上田,走进绿博会、农博会、茶博会等,大力开展展销和招商。紫金茶声名鹊起,茶产业、茶文化显著带动了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2018 年,紫金县茶叶产业园入选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省级资金奖励 5000 万元。

曾几何时,由于贫穷,紫金的很多山村已经人烟稀少,门户萧条。如今,一条条新修通的道路,一片片新开辟的茶园,如春汛般召回了漂流在外的村民,新房一栋连着一栋建了起来。茶农们创造性地将小绿叶蝉吸食过的茶叶,精心制成甘甜宜人、经济价值高的 " 蜜香红茶 "" 禾香绿茶 " 等。茶树上这种不起眼的小虫子,成了招财进宝的 " 香饽饽 "。" 吾管崖走到耐里,崖都系客家人。" 这条紫金茶的商业广告语,也成了联络和团结海内外紫金人的亲情牌。紫金人的茶叶生意,做到了全世界。

紫金的春天实在太大了,大到装满了王宝森的内心,在同事圈、朋友圈和社交圈产生了溢出效应。在回深圳和领导汇报工作时,谈着谈着,画风变了,区直机关 22 个党工委都来结对帮扶贫困村了,每一个党工委书记一对一帮扶一个贫困家庭;在朋友圈和同学聊天时,聊着聊着,话题转了,同学们自发地联合起来,和王宝森一起资助了紫金县 14 个贫困生,今年这样的资助还将继续。

这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这是一片春光乍泄的热土。王宝森,这个龙华区委组织部来的年轻人,像小绿叶蝉一样,把他的光和热、香和蜜,毫不吝啬地编织在春天里。" 咬越多、蜜越香 ",默默无闻,留下芬芳。

帮扶干部信息

姓名:王宝森

原工作单位:

深圳市龙华区委组织部

现帮扶工作地点和职务:

龙华区对口帮扶紫金指挥部综合组组长、紫金县扶贫办副主任

主要成绩:

广东省 2016-2018 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

工作感言:

从发达的特区到贫困的山区,改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初心。

深圳晚报记者 楚宏 文 / 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