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4-22
深晚报道 | 和平河畔“数步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和平县里和平河。河水穿县而过,与浰江会合,最终汇入东江。

和平河正好穿过河源市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村内河段长 2.1 公里,河水平和清澈。记者和张位夫站在河边观看,听着河水流淌淙淙呢喃,一时都不想说话。

▲和平河穿过水背村。

水背村有 19 个自然村,分布于这一河两岸,而 2.1 公里的河岸,张位夫 3 年来几乎天天走。张位夫说," 数步伐呢 "。一个来回数下来,微信运动步数轻松破万。

▲水背村党群活动服务中心。

刚来的时候,岸边泥土裸露,如今堤岸修好,青砖铺地,夕阳西下,两岸房舍倒映水面,美如桃花源。" 还要继续修,修绿道。" 张位夫顿一顿," 可惜要走了。"

春节前开村民大会,村支书陈伟能预告了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张位夫本轮帮扶工作结束,即将回深圳的消息。" 好几个贫困户当场就流眼泪了," 陈伟能说," 我也舍不得他。"

▲驻村帮扶工作队新老队长共聚水背村,左为新队长宋乃军,右为张位夫。 深圳晚报记者 李慕瑶 摄

四个人的 " 步伐 "

水背村已经不像个省级贫困村了。从村文化活动中心二楼的会议室向外看,时尚整洁的小楼是村民的住宅,绿油油的田野上紫云英盛开,正在为春耕积蓄肥力,水泥路面平整宽阔,竣工不久的文化广场旁,塑胶篮球场配了灯光,篮网是新的。张位夫说,有时也和村民过过招," 打得不好,凑热闹 "。

▲水背村村口竖立着村庄整体规划图。 深圳晚报记者 李剑南 摄

但是 " 罗马 " 建成之前呢?陈伟能向会议室外指指:" 门窗都没有,周围是荒草碧连天。"

水背村全村有 856 户、村民 3985 人,人均耕地只有 0.33 亩。本轮帮扶开始时,有贫困户 74 户、211 人,其中 49 户住在危房里——这个数字,和平县里数第一。如今,73 户、209 人已成功脱贫,49 栋危房全部完成改造。

不仅脱贫,还要致富。引导村民种植百香果,建设红树莓养殖基地,协调贫困户发展家庭式光伏发电产业,实施务工奖补开展就业扶贫,发放学生补贴落实教育扶贫,贫困人口百分之百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医疗扶贫 ……3 年帮扶,让贫困户的日子日渐红火起来。

不仅要摘掉 " 贫困村 " 的帽子,还要打造 " 新农村 " 的样子。行走在水背村,记者不时看到一栋栋白墙灰瓦的古典建筑,张位夫嘿嘿一乐:" 公厕。" 张位夫说,未来水背村要重点打造旅游产业," 厕所修好,才有个景区的样子不是?" 景区级别的公厕,水背村已经建起 10 个,村主干道硬底化了,村道上的路灯亮起来了,儿童之家、老人公寓 …… 就连电商服务站,也在水背村开了张。

▲水背村的 " 景区级 " 公厕。

3 年帮扶,张位夫交出了一张靓丽的成绩单,但他最大的感触是 " 团队给力 "。" 你以为数步伐的就我一个吗?那多寂寞!" 每天吃完晚饭,张位夫、陈伟能,再加上河源市和大坝镇派驻的帮扶干部曾志平和黄碧峰,四个人一对 " 暗号 ":" 数步伐去!" 和平河畔的散步加工作会就准点上演。张位夫和陈伟能会心一笑:" 我们步伐一致。"

" 野菜要炒着吃才好吃 "

从高速公路下来,车刚进和平县城,路中间竖着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上面刻着明代思想家、心学宗师王阳明的一句话:知行合一。

王阳明与和平县渊源不浅。明正德年间,王阳明在粤赣交界剿匪,兵戈既休,便于此间设县,名为 " 和平 "。

张位夫没有研究过王阳明,但他也带过兵。入职深圳市福田区华富街道执法队之前,张位夫服役于边防武警部队,1997 年就来深圳了。兵是带出来的,事是干出来的,张位夫说,他带兵的诀窍就四个字:身先士卒!" 训练的时候,我跟我的兵一起跑,我跑得比他们快比他们远,我对他们说,‘我比你们年纪大十几岁,你们要是掉队,好意思吗?’ "

驻村 3 年,张位夫照样跑步前进," 数完步伐,就去贫困户家里聊天。" 跟着张位夫 " 巡村 ",记者惊异于他的 " 人缘 ",上至老翁、下到稚童,没有他叫不出名字的,这不,贫困户卢水尧刚采了一把野菜,张位夫搭着卢水尧的肩膀,一路走一路讨论怎么做好吃。走到卢水尧家门口,卢水尧拉张位夫:" 一起吃、一起吃。" 张位夫摆手,指指记者," 我们要去看老卢屋呢。" 走出几米,张位夫又折回去:" 炒着吃!野菜要炒着吃才好吃。"

▲张位夫和卢水尧(右)一路走一路商量野菜怎么做好吃。

对于张位夫的 " 脚力 ",陈伟能也很佩服," 我们村的人,他比我还熟。" 张位夫则把这样的 " 家访 " 当乐趣:" 数步伐锻炼了身体,走访贫困户能第一时间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还交到了朋友。我占了大便宜呢。"

与贫困户的交往,又何止聊天。百香果种植是水背村帮扶贫困户的主项之一,但贫困户劳动力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张位夫动员村里的党员,进行一对一帮扶;立下规矩,每个周末,帮扶干部拿出一天时间帮贫困户下田劳作。2018 年开春,气温偏低," 地里都结了霜," 张位夫守着百香果园,一守就是一夜。

记者采访稿件完成之前,张位夫发来他的帮扶工作体会:" 用心用情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去。" 记者忽然想到一则典故,明人林典卿问学于王阳明——何为 " 知行合一 " 的关键?王阳明回答:立诚。

" 要干的事儿还多着呢 "

张位夫还没有走,接任的帮扶工作队队长已经到了。

和张位夫走在河边,他忽然走下河堤,蹲在旁边的暖棚旁仔细观察起来," 看见没?红树莓的枝要修了。" 张位夫对身旁的宋乃军说。宋乃军是驻水背村的新一任帮扶工作队队长,同样来自华富街道执法队,也同样有武警部队的服役经历,最近一周,他已经从深圳驱车来了两次水背村:" 接好帮扶这杆枪!不能给老大哥丢人。"

▲张位夫蹲在地下,仔细观察红树莓的生长情况,宋乃军(右)去看另一个大棚。

8 亩红树莓基地为水背村贫困户提供了一笔稳定收入,是张位夫的 " 宝贝 ",怎么种植?如何照看?张位夫说得仔细,宋乃军听得认真。不过,水背村里的宝贝可不止红树莓。2018 年,水背村入选住建部评出的第五批 " 中国传统村落 ",村里有保护价值的古建筑多达 8 处。张位夫带着记者探古讲古:和平巡检司旧址," 据说这可是王阳明当年剿匪时的办公室 ";老卢屋,河源最大的船型客家围屋,建筑呈扇形层层扩张。张位夫带着记者一路穿堂过室,7 圈围屋数下来,记者有点发晕,张位夫得意极了:" 够大吧?别看现在破旧,等我们的保护修缮工作完成,会发展民宿产业。你说,这样有特色的民宿,想不想住?"

▲和平巡检司,据说王阳明曾在此地办公。

脱贫是阶段性攻坚,致富是长远的目标。越熟悉水背村,张位夫越觉得水背村传统文化积淀深厚,保护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巨大,在 " 先规划后建设,以规划引领新农村建设 " 的理念指引下,2017 年初,工作队就邀请了专业公司对水背村进行村庄整体规划。站在村口树立的巨大规划蓝图下,张位夫兴致勃勃:" 带兵打仗,不谋篇布局怎么打得赢嘛。" 他拍拍宋乃军的肩膀:" 别看咱们村没脱贫的只剩下一户两人,你要干的事儿啊,多着呢!"

▲一层层扩张出去的老卢屋,村里准备加大保护和修缮力度。

帮扶干部信息

姓名:张位夫

原工作单位:

深圳市福田区华富街道执法队

现帮扶工作地点和职务:

河源市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主要成绩:

2019 年被驻县工作组推荐参评 " 广东省 2016~2018 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 "

工作感言:

用心用情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去,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深圳晚报记者 李剑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