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静妍 / 文 施向辉 / 摄)5 月 10 日,江苏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京召开,授予 2018 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276 项,授予 7 家企业江苏省企业技术创新奖,授予 5 名外籍专家江苏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政隆出席了大会。娄勤俭书记向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钱七虎院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施斌教授,颁发省配套奖。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向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钱七虎院士颁发省配套奖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施斌教授颁发省配套奖
82 岁院士发言,回忆与防护工程毕生缘
82 岁的钱七虎院士上台发言,回忆起自己的科研经历," 我 17 岁被选拔保送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从此穿上了军装,与防护工程结下了毕生之缘。防护工程,是确保国家核心力量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我有幸经历了我国防护工程科技水平从跟跑到部分领跑的全过程,并主持了江苏省多项重大地下工程建设的论证和评审。对此,我感到自豪而光荣。"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
在 2018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钱七虎院士生于 1937 年,是江苏昆山人。他是我国著名的防护工程学家,为我国防护工程各个时期的建设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 江苏是科教大省、人才大省,这是我省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富矿。" 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政隆在讲话中指出,要努力在科技创新的高原上竖起更多的高峰,在铸造大国重器中体现江苏担当,贡献江苏力量。
国际首创!培育出抗蛀虫的绿豆品种
夏天快到了,要来点绿豆能解暑吗?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完成的 " 绿豆新品种选育及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应用 ",荣获 2018 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项目针对我国东北、南淮、南方三大主产区绿豆产量低、机械化程度不高,以及黄淮区豆象、南方区叶斑病等难题,创制出系列新品种及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其中,抗豆象及叶斑病绿豆品种选育为国际首创。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长陈新
" 绿豆里有一种蛀虫,名叫‘豆象’,它们会把豆子里的蛋白质吃光,只剩下空壳。我们率先培育出了抗豆象的绿豆品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长陈新介绍,有了这种新品种绿豆,即使夏天也不会生蛀虫,而且不需要放在冰箱冷藏。原来,新品绿豆里有一种酶,豆象不爱吃,它们吃了会不消化,而这种酶对人体是有益的。
此外,新品绿豆能一次性成熟,只需要 3 天,而原来的绿豆收获时间大约需要一个月左右,品种产量提高了 50%。陈新说,绿豆的产量和品质都提升了,这让中国的绿豆走向世界。
据了解,绿豆新品种推广应用,降低了绿豆生产和劳动成本,解决了因病虫害防治所造成的产品和环境污染问题,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陈新介绍,接下来,将进一步推广应用。他还透露,将对绿豆做营养成分分析,研究它解暑的 " 秘密 ",选育更营养健康的品种,并加工成产品。
海底铺设信息高速路,这项技术国际领先
在海底 8000 米的地方,用细如丝的光纤铺设 " 信息高速公路 ",需要抗住海水的压力、腐蚀等恶劣环境,难度可想而知。2018 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就有一项 " 高可靠海洋光纤光缆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 ",由江苏亨通光纤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完成,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并向国外输出。
△江苏亨通光纤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
江苏亨通光纤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介绍,项目解决的是海洋信息高速公路的自主可控安全性。最大的亮点是,解决了海洋光纤光缆的关键难题的突破,并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和应用。技术提高海洋光纤的强度及传输可靠性,提升其机械性能,解决了大容量海洋光纤光缆的可靠性验证难题。
" 最重要的是,技术不仅打破了国际垄断,还走出了国门,成功走向了国际通信的舞台,并受到了认可。" 陈伟说。
干细胞复合胶原支架,让不孕症看到希望
" 干细胞复合胶原支架引导子宫内膜重建治疗重度宫腔粘连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由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合作完成,也获得 2018 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这项研究,让更多的不孕症患者看到了希望。
" 在不孕症当中,子宫性不孕是一大难题,这就好像水泥地上长不出草一样。子宫内膜被严重破坏以后,就纤维化了。胚胎有了,也粘不到子宫上去,不能着床。" 鼓楼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胡娅莉介绍,总体而言,纤维化是国际难题,尚未解决。但受到其他器官纤维化的启发,再生医学出现以后,逆转纤维化一直是大家在想办法克服的。胡娅莉介绍,他们利用动物模型,研究如何帮助组织再生。
△鼓楼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胡娅莉
项目研发了促进子宫内膜功能再生的材料,并成功用于临床。" 用胶原支架负载细胞,再把这样的细胞支架植入到子宫。" 胡娅莉说。2014 年 7 月,第一例接受这样治疗的病人成功诞下宝宝。
(编辑 张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