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阿里亚 实习生 徐可 / 文 马晶晶 / 摄)你能想象一枚琥珀中竟包含有 40 多种生物吗?蜘蛛、蟑螂、螨虫,甚至还有海洋生物菊石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花费两年多的时间研究这枚神奇的琥珀,最终得到了所有生物的高清 3D 形态图,揭示出约一亿年前菊石的 " 真面目 "。5 月 14 日,该研究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报》(PANS)上。
震惊 !40 多种生物的 " 集体照 " 曝光
个头很小,长 3.3 厘米,宽 2.9 厘米,呈椭圆状 …… 在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里,现代快报记者见到了这枚神奇的琥珀。它通体透明,在淡黄色的树脂结晶里,凝固着许多深浅不一的生物化石。这枚犹如时空胶囊的琥珀,冻结了诸多生物被封存前的样子,有些还能够看出它生前的原貌。
" 这枚琥珀极为罕见,它像一个大杂烩,其中包含着 40 多种生物。"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博研究员介绍说,该琥珀中包入了 1 个菊石、4 个螺类、4 个等足类、23 个螨虫、1 个蜘蛛、1 个马陆以及包括蟑螂、甲虫和蜂在内的至少 12 个昆虫成虫标本。" 我们花了两年时间对这些化石进行分析鉴定,发现菊石、螺类和 1 个等足类属于海相生物,其他节肢动物皆属于陆栖类群。" 王博介绍道。
研究团队用显微 CT 为这枚玲珑小巧的缅甸琥珀拍摄了数千张照片,最终得到了这异常丰富的化石类群的高清 3D 内部形态图。王博告诉现代快把记者,琥珀起初外表像煤炭,需要切割打磨等一系列科学操作才能看到它的 " 真身 "。" 我们给这枚琥珀做了两次 CT,过程中还遗憾地缺了一个角。其实给它们拍照特别困难,因此有些生物目前还没有被确定下来。" 王博说。
琥珀中首次发现海洋动物菊石,原先是被嫌弃的 " 蜗牛 "
据王博介绍,在现存的琥珀中这一枚不仅是多样性最丰富的一个,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块包入琥珀中的菊石。" 这枚琥珀中的菊石是海洋生物,理论上不可能出现在琥珀中,这简直不可思议。" 王博说,菊石是一类海生无脊椎动物,与现在的鹦鹉螺、乌贼等是近亲。它在白垩纪末大灭绝时从地球上消失了。
当问及这枚琥珀的来历,王博说:" 这是一个捡漏的故事。" 他指着琥珀边角位置的菊石说道:" 你们看它是不是很像蜗牛。说实话,本来缅甸卖家也是把它当作一个奇特的蜗牛向人兜售。" 后来,上海的一位熟人买下了它并当即带到了南古所鉴宝。" 刚看到时我们认定它 99% 肯定是蜗牛,后来鉴定结果显示它是 1 亿年前的菊石,我们都特别惊讶与激动。" 王博说,孕育这枚琥珀的琥珀森林位于热带海滨地区,环境类似于现在的一些热带海岸森林。
那么,怎么分辨菊石和蜗牛呢?王博解释称,菊石是两面对称的结构,而蜗牛则是一面凸起,一面凹,两面并不一样。其次,蜗牛壳里面没有隔板,是一通到底的,菊石的壳则是有隔板的,壳里面有类似于一个个小房间的气室。
" 也有人问过我,这个东西不是鹦鹉螺吗?没错,菊石和鹦鹉螺是近亲,甚至菊石也是从鹦鹉螺演化而来的,但是两者间有显著的差异。" 王博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菊石表面有弯弯曲曲的线状结构,被称之为缝合线,而鹦鹉螺的则是接近直线的弧线。
小琥珀大贡献,解密 1 亿年前热带海滨生态环境
这个弯曲的缝合线正是判断菊石 " 年龄 " 的关键。研究团队分析得出,该菊石是一个幼体标本,属于 Puzosia 亚属。该菊石类群的分布时限为约一亿年前。
高清图显示,这枚琥珀中菊石和螺类的软体都已经丢失,并且菊石内部和琥珀珀体都有细砂粒。研究团队因此认为,这些壳体在被琥珀包裹前经历了一定的搬运作用,而菊石很可能是在沙滩或靠近沙滩位置被树脂包裹。也就是说,螺类和菊石在被包裹前就已经死亡,并被海浪搬运到岸边,与一些地栖生物遗体和砂粒混杂在一起。
王博推测说:" 缅甸琥珀森林生长于海滨地带,紧靠海滩;树脂分泌后,在树干上包裹了一些树栖的昆虫,然后顺着树干流到地面后包裹了菊石、螺类和地栖的一些动物;这枚树脂很快被埋藏起来,经历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了琥珀。"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枚琥珀为缅甸琥珀年龄提供了直接证据,并为琥珀埋藏学和白垩纪森林生态环境分析提供了新见解。
(编辑 刘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