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5-16
深晚领读|为什么要读龚古尔奖作品《议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2017 年,法国作家艾瑞克 · 维亚尔凭借小说《议程》击败众多对手,一举斩获世界文学三大奖之一法国文学至高奖项龚古尔奖。这是百余年来龚古尔文学奖第二次颁给历史类作品,也代表着永恒题材和大胆手法相结合的作品的一次胜出。近日,该书由启皓文化联合中信出版集团引进出版。

在《议程》中,作者埃里克 · 维亚尔以独特的方式躲入历史幕后,基于第一手史料,加入合理想象和感情迁移,通过 1933 年二十四位德国工业寡头与希特勒的一次晚宴,展现了 1938 年德国闪电吞并奥地利的事件。

《议程》究竟有什么独到之处,让龚古尔奖为之注目?这里一一为你解开。

1、《议程》改变了历史的书写方式,展示了在今天,什么是每个人都可以欣赏的非凡历史写作

这是叙事作品回归主流视野的例证。简洁而充满讽刺的台词、带有悬疑色彩的紧张情节、快速切换的场景、丰富的画面、迅速变焦与位移,维亚尔将历史真相精心剪裁成一个个短小精悍的片段,让文学与真相紧紧相连,揭开了历史的衣衫。

2、电影导演维亚尔跨界展写作天赋,多次斩获文学大奖

身兼作家、导演、编剧多重身份的艾瑞克 · 维亚尔自 2010 年起,先后获得发现奖、弗朗茨—黑塞尔文学奖、瓦莱里 · 拉尔博文学奖、约瑟夫 · 凯赛尔法语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等,平均每两年就斩获一次世界级文学大奖。

作为一名兼具小说家才华和历史学家眼光的 " 毒舌 " 导演,维亚尔专注于历史叙事作品,尤其擅长于以特定日期为线索追寻历史真相。导演的独特嗅觉使得他对历史和现实有着非常敏锐的感知力,并能轻松掌控作品的张力:" 为了写作,我看的电影和读的书是一样多的。电影具有隐喻的作用,如果试图在零碎的胶卷片段基础之上进行历史书写,就需要做到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因为文学的命运同故事的真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导演电影有助于还原历史的真相。" 在《议程》一书中,黑色幽默、隐喻、对比和嘲讽俯拾皆是,淋漓尽致地展现出维亚尔的 " 毒舌 " 本色。

3、读故事就像看电影,一口气读完不费力

眼花缭乱的历史胶片被剪辑组合,把历史幕后故事转到台前。一百多页,节奏紧凑,快速的场景转换串起不同的时空,让人犹如身处事件现场,亲身体验历史的偶然和荒诞。

4、戏剧化的情节和 " 毒舌 " 风格

为了展现被遗忘的细节真相,宏大的场景被尽数略去,凝练的剧本只留下了关键事件:德国国会选举两周前,克虏伯、西门子、欧宝等 24 家德国工商业巨头秘密齐聚纳粹党的晚宴,悄无声息的秘密会议,实则是一盘以千万条血淋林的生命为筹码的游戏。

5、精准的场景调度和镜头语言,一段文字就是一个画面

这部 " 电影 " 始终保持着张力,展现了维亚尔对场景调度的超强把控力。迅速变焦与位移,镜头语言简短有力,在荒诞和冲突中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比如对小人物在亡国耻辱中自杀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冷静陈述,几个画面形成了强烈的对冲,客观理性的历史中充满了冷笑和戏虐,令人有深深的悲哀渗入到全身。

6、大小人物共同演绎,扁平人物立体化

无论是戈林还是奥地利家庭主妇,维亚尔让他们同时登场,细腻的细节刻画使历史档案里的扁平人物形象立刻变得立体鲜活,跃然纸上。没有领衔主演,大人物的渺小和小人物的伟大都被放大,所有人物都被作者轻松调动,共同构成一组群像。

7、媒体和舆论高度评价维亚尔和《议程》

法新社高度赞誉维亚尔的写作,称他 " 以独特的方式躲入历史幕后,为读者提供了另一种解读阅读历史事件的视角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称赞维亚尔的写作强大有力。《纽约书评》认为维亚尔对战争、人民的命运与现实之间的鸿沟有非常强的洞察力。《华尔街日报》称其作品为一场激动人心的 " 旅行 ",这本与众不同的书揭开伪装、伪装和自我辩护的面纱,让历史灾难呈现其本来面目。龚古尔奖主席贝尔纳 · 皮沃认为,"《议程》这本书展示了一小群人、一个小集团,是如何成功颠覆整个民族的。它是一本有用的小说,非常精湛,但也是一本历史和政治上有用的书,今天的所有年轻人都应该读一读 "。

《议程》

[ 法 ] 埃里克 · 维亚尔 著

孟湄 译

中信出版社 | 启皓文化 2019 年 5 月

深圳晚报记者 姚峥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