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蕴含着许多人生哲理的瓷器,是海龙囤明星级的文物。
出土时是几块碎片,外壁写满铭文,通过资料查询与比对,我们通读了残缺不全的铭文,并进而知道这是一件公道杯的残片。它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面的铭文,一是杯子本身所蕴藏着的精妙的原理,虹吸原理。
铭文是这样写的:
漏其巵,实以酒。半则弗漏,满则弗受。岂唯弗受,并丧厥有。庶几哉,宥坐之戒,可守也。损斋居士铭。
" 巵 " 就是酒杯。这段话的意思是:酒杯上有孔,往里倒酒,一半的时候不会漏,倒满了就无法承受,非但不能承受,所有酒都要漏空。这大概就是孔子所说的宥坐之戒的至理,可作为坐右之戒律,永为遵守。
什么是宥(yòu)坐之戒?这是记录在《荀子 · 宥坐》篇里的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带学生去参观鲁桓公庙,看到一件歪歪倒倒的奇怪器物,叫欹 ( q ī ) 器。
孔子问守庙的人:这是什么器物?
守庙的人回答:宥坐之器。
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空的时候是斜的,注水到一定程度就正了,太满则就倒了。命学生往里注水,果不其然。
孔子感叹说:人世间哪有满而不倒的道理。
学生子路问:有没有持满之道?
孔子说:" 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这就是孔子的中庸之道。功盖天下,要懂得谦让。为人做事,要中正,不可偏激。
什么叫 " 宥坐 ",就是将它放在座位的右边,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后世的 " 座右铭 ",大概就是这么来的。这就是宥坐之戒。
公道杯的原理与欹器不同,但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一样的,那就是:谦受益,满招损。杯上的这段话,是明嘉靖年间的进士王世懋(1536-1588)写的。王世懋是著名文学家王世贞的弟弟,号 " 损斋 "。铭文最后的 " 损斋居士铭 ",注明了作者。这段话收录在王世懋《王奉常集 · 平心杯铭》中," 平心杯 " 就是公道杯。
公道杯利用了什么原理?虹吸原理。
这件杯子发掘出土后,一直作为碎片堆积在文物架上,直到有一天,我想看看虹吸原理到底是个什么原理,于是找了一个一次性杯子,在底部钻了个孔,插入喝牛奶的 U 形软管,往杯里注水,一点点倒,都盛在杯子里,而一旦水没过 U 形管的上端,水瞬间就流空了。
大家都很振奋,发誓一定要将这件杯子修复起来。查了很多资料,修复起来就是你现在所看到的样子。因为缺失太多,所以中间端坐的老人,略有一点想象的成分,他的身体内就是一根 U 形管,开的两个孔一个在老人的底部,一个在杯子的外底,形成高低落差。当水没过老人的肩膀,水就慢慢流空。
虽然有一点小小的缺憾,但丝毫不影响这件文物的价值,更不影响我们从中体味人生的哲理:谦受益,满招损。
供稿:李飞 贵州省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海龙囤考古工作站负责人
视频拍摄、剪辑:黄震 黄黔华 张强
编辑 侯川川 / 编审 李枫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