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7 日,在第 29 个 " 全国助残日 " 到来之际,龙岗区举办了以 " 成长在阳光下 " 为主题的第一届龙岗区特殊教育学生艺术作品展。据悉,本次艺术展汇集了特殊教育学校、特教班和资源室、宝龙学校以及龙岗区残联康复中心的孩子们的上百幅作品,参展的特殊孩子主要以 6 至 17 岁年龄段的精神障碍学生、智力障碍学生、肢体障碍以及听力障碍学生为主。
规划发展蓝图,筹建专类学校
活动中,在特教老师的带领下,30 多名特殊儿童参观特殊教育艺术展,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孩子们兴奋地叫了起来。记者在现场看到,参展作品种类多样,以绘画作品为主,有水粉画、水彩画、儿童画、流体画、书法以及版画等;手工作品有衍纸、轻粘土、钻石画、扎染等。总体画幅较大,种类颇多,质量较高。
据了解,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让特殊孩子能享受到公平且适合的教育, 2016 年龙岗区制定《深圳市龙岗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并大力推动实施特殊教育 "139" 计划,实现了特殊教育资源全覆盖,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不断提升。计划实施三年多以来,近百名特殊儿童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孩子们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发展。
龙岗区合理规划布局特殊教育,目前形成 "139" 特殊教育发展架构。其中,"1" 指的是一所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该校已于 2017 年 9 月正式办学,同时加挂了龙岗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牌子,负责对全区特殊教育教师进行教育教学业务培训和指导;"3" 指的是 3 个特教班,分别设置在龙岗区实验学校、新生小学、甘李学校;"9" 指的是区内原 9 个街道的资源室。目前龙岗特校现有 5 个行政班级,在籍学生 55 人,招生对象涵盖自闭症、脑瘫、智力障碍等适龄残疾儿童,2019 年拟扩增至 6 个行政班。
普特融合,开拓多样化教育模式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特殊孩子融入社会、融入生活、正常交往、健康成长,龙岗特教大力推进普特融合教育工作,为孩子们提供多元教育契机。如运动会邀请了龙岗中专的学生共同参与;第 28 个 " 全国助残日 " 举办主题为 " 共沐阳光 与爱同行 " 的龙岗区特教系统全国助残日文艺融合教育活动,邀请了各特教班以及福安学校、如意小学等学生共同参与;开展龙岗区特殊教育学校 " 手拉手 " 少先队入队仪式活动,邀请了福安学校少先队员共同参与等等。
另外,龙岗区坚持 " 走出去、引进来 " 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一支复合型、专业型及拥有特殊教育情怀的师资队伍,先后组织骨干教师赴元平特殊教育学校、番禺启智学校等国内资深特殊教育学校跟班学习,并到北京、重庆、上海、东莞等地考察调研,同时邀请国内特殊教育名师专家莅临讲学。三年以来,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了不断提升。其中 , 教师吴兴莉获评龙岗区首届 " 四有 " 教师,罗小辉获评龙岗区优秀班主任,张砾文获评龙岗区优秀教师,何莹的《雪孩子》公开课荣获广东省优质课一等奖等。
特色 + 融合,打造适合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龙岗特校精心规划课程模块,以生命课程为基础,构建真、善、美、健课程体系,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根据特殊儿童身心发展需要,各校增设系列校本课程,如绘本阅读课程、图形操作课程、创客课程、劳技课程等。
以 " 特色课程 "+" 融合课程 " 作为校本课程的核心。" 特色课程 " 以社团小组为单位,各社团根据学生的缺陷或潜能开发需要开展系列活动,如绘本剧社团、绘画与手工社团、劳技社团、沙盘治疗、蒙氏个训等;" 融合课程 " 致力于打造成走出校门、走进社区、走向社会的融合实践课,如带领特殊儿童学坐公交车、到交通安全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到民俗村感受风土人情、到超市选购商品等,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其中,龙岗特殊教育学校还实行了 " 一人一档 ",引进融合式个别化教育康复服务管理系统,从课程设计到融合教育实行 " 一人一案 " 的施策研究 , 实现精细化管理;根据特殊学生个体差异大的情况,龙岗特校在教学中将课堂教学与个别化教育训练相结合,安排一定时间的个别化训练,为学生提供补救教学,做到 " 一生一档 " 规范管理。
深圳晚报记者 李其聪 实习生 黄枫晴 通讯员 杨凡 殷文涛 编辑 高申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