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张彦军 记者 黄艳 / 文 施向辉 / 摄)为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实施救护、为扭伤的老人进行包扎和运送 ……5 月 24 日,2019 年职业院校护理技能(紧急救护、老年护理)" 赛证融通 " 邀请赛在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们不仅考技术、也考他们的思维和决策力,看他们的人文关怀能力。
现场,一位 70 岁的老人在台阶上扭伤,选手要为她判断病情,为扭伤处进行包扎,还要把老人扶上轮椅,送去拍 CT。这是比赛的一个部分。本次大赛设置两个技能操作赛道。第一赛道为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救护,操作项目为心肺复苏和开放静脉通路,主要考核选手临床思维和决策能力、紧急救护能力及临床常用护理操作执行能力,竞赛时长为 13 分钟;第二赛道为老年患者跌倒的照护,操作项目为右踝关节扭伤包扎、轮椅运送,重点考核选手对老年人健康照护能力、跌倒的应急处理能力、注重患者安全意识、护患沟通及人文关怀能力,竞赛时长为 13 分钟。
据悉,本次大赛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行业裁判评价、标准化病人评价、新闻媒体评价、社会公众评价、社区老人评价,其中行业裁判评价占 90%,标准化病人评价、新闻媒体评价、社会公众评价、社区老人评价各占 2.5%。大赛选手是参加 2018 年和 2019 年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的中高职院校学生。兼顾参赛学生的地域分布,选取中职和高职院校各 10 个学校参赛,每个学校出 1 名选手,共计 20 名选手参赛。同时还邀请了医院、养老机构参赛,医院、养老机构共计 4 名选手参赛。通过 " 赛证融通 " 邀请赛,考核参赛选手对老年人的健康照护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爱伤观念及人文关怀素质;通过邀请中、高职院校学生、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等多层次、多类型选手参赛,寻找老年护理领域职业技能等级(X)标准,探索将比赛的评价标准转化为职业技能的等级标准;通过赛证融通,推进 " 学历证书 +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 制度(1+X 证书制度)的试点,探索技能比赛与 1+X 证书制度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
大赛裁判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医学中心护理部主任护师,博士生导师黄叶莉说,在这样一场开放式的比赛中,更能考验选手的心理素质。选手可能会因为紧张而忘记扎止血带,心肺复苏力道过大。但从创新的角度来讲,一方面考技术,一方面就是考阅历和心理素质。大赛专家组组长,中华护理学会原副理事长郑萍表示,护理要贴近临床,贴近服务对象。护理是人人关注的行业,关系到大健康。大赛专家组专家、海军医科大学长海医院原护理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叶文琴说,从设计这场大赛的初心来讲,希望选手更多的是关注眼前所面对的病人,而不只是技术。以前的医疗模式是以任务和疾病为中心,现在逐步转变成以病人为中心。如在静脉输液前,可以询问病人是否要上厕所,输液期间要及时关注病人是否要喝水、输液速度等。一位选手表示,患者经过抢救清醒后,向他询问自己怎么了,为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他就说,你就是小睡了一会儿,让患者放松心情。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