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5-28
深晚报道|院士团队助力大湾区急救与灾难医学发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夏天是台风多发的季节,也是灾害急救发挥作用的重要时刻。近日 , 在深圳大学总医院院士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郑静晨及其团队核心成员侯世科教授、樊毫军教授就大急救学科建设、自然灾害医学救援装备相关问题作了主题演讲。

侯世科教授提出," 大急救 " 学科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投入," 大急救 " 学科不仅着眼于医疗救治,应建立指挥系统,动员一切卫生资源及通讯、交通、能源、建筑、保险、气象、供水等部门力量,共同完成救援任务。樊毫军教授就灾难医学救援装备研发现状与趋势、近中远期任务、近期亟待研发装备等做了精彩的演讲。

据侯世科教授介绍,在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大急救学科起到拯救生命、减少伤残的作用。" 大急救 " 不同于单纯的急诊医学,是以应急救援为中心、具有全方位、广覆盖、交叉性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急诊 " 局限在医院内," 大急救 " 则还包涵现场救援、医疗转运及航空救援等," 大急救 " 在人员组成上也更加丰富,包括急诊医师、120 急救人员、救援队员、非医疗人员、社会人员等。

侯世科教授为国家级领军人才,任天津大学灾难医学研究院院长、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曾担任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队队长,先后 20 余次参加国内外重大灾害救援,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立一等功 2 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等。

樊毫军教授为地方级领军人才,任天津大学灾难医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和灾难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防护分会会长,曾担任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队副队长,先后参加 20 多批次国内外重大救援,荣立军委 " 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获二等功 1 次,三等功 2 次,曾获中国科协 " 求是杰出青年奖 "。

近日,郑静晨院士及其团队核心成员到深圳参加深圳市医疗卫生 " 三名工程 " 答辩,未来或通过 " 三名工程 " 与深圳大学总医院开展合作。

据深圳大学总医院急诊科负责人韩伟介绍,深圳大学总医院与郑院士团队前期已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从 2017 年开始,双方就灾难急救灾难医学的发展与布局,已有密切交流与联系,并从临床工作、人员培养、人才发展等方面,开展多方面实质性的合作。双方未来合作目标是重点发展创伤急救中心、开设急救和灾难医学系(救援医学一级学科)特色学科、建成区域救援队、建成区域急救与灾难临床中心等。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王卓芬 责编 陈逸群

相关标签

中国工程院 院士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