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1 日— 23 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中国医学科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深圳阜外医院)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胡盛寿教授在深圳阜外医院调研医疗与科研工作期间,分别成功完成肾移植术后且心脏曾经植入 5 枚支架左主干 + 三支病变患者搭桥手术和瓣膜修复手术等两台外科手术。
顺利完成手术渡过四大难关
患者之一的王先生在 2004 年因为肾衰竭做了肾移植手术。2008 年病魔再次侵袭他的身躯,王先生因 " 胸口闷痛 " 被确诊为冠心病,分别于 2009 年及 2010 年两次接受了心脏冠状动脉支架手术,先后置入了 5 枚支架。近半年来,他的心绞痛症状反复发作,来到深圳阜外医院检查,冠脉造影提示左主干 + 三支血管严重病变,其中左主干狭窄达 90%,随时有可能因为血管闭塞而猝死。面对这种情况,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做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然而王先生迟迟不敢做手术,肾移植后他的身体实际情况并不好。对王先生而言,心功能、出血、肾功能、感染是他必须面对的四大难关,令他对手术顾虑重重。一是肾移植患者再搭桥有感染及肾损害风险。肾移植以来,王先生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维持,导致现在的机体免疫力差。二是血小板低的患者术中有出血风险。因为冠心病,王先生长期要吃阿司匹林这类对抗血小板的药物,术前血常规提示他的血小板数量只有正常人最低值的一半左右,极大增加了手术出血的风险。三是严重冠脉病变引起的心功能差的风险。王先生左主干 + 三支血管严重病变,其中左主干狭窄了 90%,心功能差。四是他还有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等多种合并症,这都对手术围术期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针对王先生的病情,在胡盛寿院士的指导下,外科三病房、血液科、心内科、心外科、麻醉科、手术室、术后 ICU 等多个科室及部门联合会诊,展开了详细的病例讨论,制定了一系列周密的治疗及风险防控方案。
手术当天,胡院士带领外科手术团队,经过短短三个小时,完成了手术全过程。其中三根血管桥吻合技术最大限度减少了对患者心脏的打击以及各脏器的损伤,术中患者没有输一滴异体血。患者术后顺利返回 ICU,各项指标良好,他术前令人担心的心功能、肾功能、出血、感染四大难关均经受住了考验。
实施复杂 " 二尖瓣修复术 "
胡院士来深做的第二台手术是 " 二尖瓣修复术 "。52 岁的邱先生因为 " 二尖瓣脱垂并重度返流 " 住进了心外科二病区。术前通过经食道三维心脏超声检查发现他的二尖瓣病变较复杂,同时存在多处返流束,既有中心性返流也有偏心性返流,属于修复难度较大的类型。通常,如果二尖瓣修复效果不满意则需要替换人工心脏瓣膜。由于不想接受瓣膜替换,邱先生一直担心如果修复效果不好怎么办?手术前胡院士亲自来到病床旁询问病史,就他担心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讲解,帮助邱先生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胡院士成功为患者实施了 " 二尖瓣修复术 ",术中食道超声检查显示二尖瓣返流消失。术后,邱先生恢复了跟正常人完全一样的二尖瓣功能。
面对王先生、邱先生这样的疾病,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有效器官保护措施及术中未输一滴异体血,极大减少了并发症,使患者预后更好、康复更快,同时也为患者节约了手术费用。这就是对阜外品质最好的诠释。
深圳将打造心血管医疗高地
胡盛寿院士表示,打造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心血管医学中心,首要的是坚持医疗品质与创新、提升心血管的诊疗水平。一是要开展心血管内科、外科等常规手术,并且确保手术死亡率、并发症、医疗费用等各个技术与服务环节真正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二是在深圳医院不断开展引进心血管诊疗新技术,包括新的瓣膜内科介入技术、人工心脏等,实现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心血管国际医疗高地的目标。
胡盛寿院士强调,心血管疾病手术治疗是改进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按照国家 " 以基层为重点,以预防为主 " 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针的要求," 上医治未病 " 为医院和医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因此,除此做好疾病手术治疗之外,深圳阜外医院还要努力做好两大重点工作:一是要坚持科研转化驱动,培植深圳市心血管重点实验室,打造深圳心血管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基地,提升深圳市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及转化能力;二是要在深圳市卫健委提出的慢病防控 " 罗湖模式 " 的基础上,借助现在的大数据、互联网 + 智慧医疗,以深圳社康网络为基础,围绕心脂、心糖、心衰、高血压等常见疾病构建 " 国家 - 地方 - 基层 " 三级信息互联互通平台,探索心血管慢病防控模式,真正服务健康中国 " 深圳样版 " 战略目标。
在探索心血管慢病防控模式方面,胡盛寿院士介绍,目前影响我们国家人口健康最大疾病谱的改变就是心血管疾病流行的趋势快速发展。尽管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是随着人群居住结构的普遍变化,老年人群移居到深圳,心血管疾病将逐渐增多。医院将和深圳市卫健委联手,搭建信息互联互通平台。首先要借助信息互联互通平台对基层医生进行心血管防控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同时将大医院大医生的临床诊疗经验以及临床研究的成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制作成智能辅助诊疗工作,利用在信息互联互通平台迅速传递到基层,迅速提升基层医生的疾病诊疗和慢病防控能力;还要在平台上对基层医生的诊疗质量进行评价控制,确保培训、指导切实有效,使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能够达到中等甚至大型医院诊疗水平,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各级医疗机构各司其职,真正实现 " 分级诊疗 " 的目标。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王赞鑫 杨晓涵 责编 陈逸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