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 日下午,罗湖区妇联组织关于母亲的第二场公益讲座《行走中的亲子教育》,该场讲座由红岭小学音乐老师姚静倾情奉献,她和孩子何浩天也给很多家长贡献了罗湖人的模范力量。
姚静走过 53 个国家,带着孩子走过 21 个国家,在旅行行走中坚持带着孩子一起看世界,追求共同成长和进步,她把这些经历述诸文字,编辑、印发成书,书名叫《孩子,我们一起牵手看世界》。她用平实语言讲述他们旅途有趣故事和各种收益,在场的参与的爸爸妈妈都听得非常专注。
现场,姚静以书本的旅行足迹为向导,向现场家长打开一个大宝盒子,娓娓而谈,用旅途中她和孩子的经历、故事滋养了很多人的眼睛和心灵。孩子 3 岁多时,她就把孩子带出去,一直到现在的 19 岁。
第一站她们抵达湖南凤凰,在孩子幼稚的提问中解答吊脚楼的历史,接下来他们走过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走向了世界各地。走出国门,走到世界各地,用脚步丈量每个风景地,从日本、埃及到柬埔寨、美国、西班牙、俄罗斯等,一直走了 21 个国家,从刚开始的跟团旅行到半自助旅行到全自助旅行,每处旅行都要提前 3 个月进行策划和学习,读当地的旅行书本,做各种各样的攻略,行走当地遇到的问题、小挫折都会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看风景,感受当地人的文化和生活。
记者在她的书中感受到各国的风土人情,包括撒哈拉沙漠的日落,美国法拉盛小镇的人们的生活,摩洛哥蓝色小镇舍夫沙万的祷告声等等,多样化的生活多样化的文化像种子一样种在旅行人的心里,也带给孩子不一样的视野和境界。
现场,姚静教给家长们众多亲子教育的信条,她觉得旅行中处处都是课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让孩子喜欢提问、善于思考、对世界充满好奇,比如大胆让孩子多和外国人交流生活日常,锻炼英语口语,比如让孩子一起参与解决旅途中的问题,包括 " 一张停车票 " 的故事,包括 " 怎么转车到马赛 ",包括 " 可乐杯 " 的故事,包括对于学霸问题的思考。
旅途中她要求孩子写日记,写完后要大声朗读一遍才可以睡觉,她自己则把旅途中所见所识,所思所想也变成文字发在微博和微信,配上沿途旅行拍摄的各种精美现实照。她希望所有小朋友都长成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文明人,把爱和文明的种子播撒在世界各地,鼓励 " 余生很长,不必慌张 " 的教育模式。
多年的旅行,锻炼了何浩天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他与人交往的能力,更锻炼了他的语言能力。
姚静讲到,有一次她儿子受邀参加凤凰卫视《社会正能量》关于旅游节目的现场观众,互动节目中主持人问哪些是不文明行为,别人家的小朋友都是说乱吐痰、乱扔垃圾等,只有她儿子拿起话筒,就侃侃而谈讲起了她们在参观美国一个博物馆时见到的不文明行为,有一家 7 口人只用一个开水杯的价钱喝了无数杯可乐,他在现场发出 " 信任难道就这么廉价 " 的质疑,引发了主持人无限兴趣," 赶快留下这个小朋友电话号码,下次做节目也要找他来。"
现在,何浩天已经长成一个成年人,在香港某大学读大一,他对记者说,他和妈妈的旅行经历非常难忘,每个地方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美国的时代广场和摩洛哥的菲斯小城,前者科技感的强大和后者历史厚重感,都给予他当时心灵的震撼,他也为自己能走过这么多国家的幸运而喝彩,感谢爸爸妈妈给予他这么多幸运。
走过这么多国家,走过这么多路,哪一站使她最为难忘呢?据姚静介绍,去年她带着孩子参加南极旅行最为深刻,一共停留十几天,旅途颠簸,非常辛苦,却有幸亲眼见证了国家在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强大科技力量,她和孩子当时身穿深圳校服照举着五星红旗的合照也 " 征服 " 了朋友圈,甚至上了晶报头版。她打算用另外一本书记载南极旅行的经历,和她们见证国家科考站的强大以及工作人员的各种辛苦。
深圳晚报记者张少琼 文 / 图 编辑 / 易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