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作协会员 朱诗向
彭孙遹是清初著名诗人、词人,与王士祯齐名,并称为 " 彭王 ",存诗 1500 首,主要著作有《松桂堂全集》《南往(淮)集》《延露词》《金粟词话》等。1665 年仲夏,他从扬州出发,一路游历留下不少诗篇,在岭南行游时写下《潘田驿中见木芙蓉一本高丈馀》:一枝独自染秋容,拂瓦窥檐晓露浓。惆怅佳期不可即,空教木末采芙蓉。
解读如下:
【一枝独自染秋容】
这是一个人的旅程,行走他乡难免孤寂。在 " 潘田驿 " 小住一晚,早上起来,看到驿站里面有一株高达丈余(3 米多高)的木芙蓉(木芙蓉是岭南一带常见的观赏花,单朵生在枝顶,带有孤独的意味),形单影只在晨风中望着木芙蓉花,思绪万千。
【拂瓦窥檐晓露浓】
而这时,抬头又看见瓦楞屋檐上有露珠垂滴,而天空也雾霭茫茫——心茫茫前路也茫茫!浓雾虽有散尽时,而此刻的心境却似晓露一样 " 滴滴答答 ":前路无知己,他乡无人识!
【惆怅佳期不可即】
一个人离家很久了,总有一份思乡心境。而这时的异乡潘田,人烟稀少,除了偶遇来往于驿站而匆匆别过的官商人士,竟然没有一个诗友可吟诗唱和,孤身一人在粤东大地行游,思乡、念妻的心情表露无遗:和爱妻再次相聚的日子,只可想不能及。木芙蓉虽然花开灿烂,彭孙遹却感到 " 木芙蓉 " 所寄寓的落寞和离愁。
【空教木末采芙蓉】
" 木末采芙蓉 " 这里是托物言情,木末,指树梢。木芙蓉不同于梅花、桃花等是满树花开。木芙蓉的花苞开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凭风玉立,所以用 " 木末 " 二字是很准确的。这句诗既有唐朝王维 "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的影子,表面是幽静的境界,其实暗含很多寄慨,透露了内心的感伤、压抑和落寞;也有宋代范成大 " 花心应似客心酸 " 的伤感,以及韩愈笔下木芙蓉 "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的无比遗憾:潘田驿只是匆匆一过的人生小逗号,一走就再无重来的机会,只能 " 空教 " 木芙蓉在风中独自绽放。
在 " 潘田驿 " 遇到这株高达丈余的木芙蓉,彭孙遹作为饱读诗书的一代才子应该知道 " 木芙蓉 " 曾经多次入诗,各朝各代很多著名诗人都曾以此为题写过诗篇 , 因此,彭孙遹自然而然就想通过 " 木芙蓉 " 来寄托一路旅程的心情,从而在潘田留下宝贵的一首诗,也是绝无仅有的一首诗。这是彭孙遹个人情感和潘田木芙蓉偶然碰撞发出的思维火花,即使只有一瞬却留下无比绚丽的光芒。
全诗孤寂、感伤、思乡、念妻的气氛浓厚,历史上的潘田并不是可圈可点的重要地方,而这株根植在异乡的木芙蓉,把彭孙遹饱读诗书、和 " 借物寄情 " 的思绪发挥得淋漓尽致!
备注:" 潘田驿 " 在宋朝隶属揭阳县 ( 公元 1121 年 ) 管辖,元朝隶属于潮州路揭阳县(公元 1271 年)潘田司管辖。嘉靖二十六年 ( 1547 ) 编撰的《潮州府志》记载:明朝隶属于潮州府(公元 1369 年)海阳县潘田巡检司管辖,今在梅州市丰顺县潘田镇境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