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曾是乡人的生命,它是生老病死的符号,也是停停走走的渡口,但对于异地搬迁的彝族人而言,告别之后的村落,只是或悲或喜的遥远故事。
村落消失,其速度超乎我们的想象,数据记下了冰冷与无情——在过去十年时间里,中国消失了九十多万座村落,每天都有上百个村子,消失在历史的黑洞中。
大多数村落的退场是沉默,甚至被遗忘的,但异地扶贫搬迁的村落,注定成为时代的注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千户彝寨里的人们,过去守护故土,但文明的更迭带来不可避免的进场和退场,他们听从安排,搬进了规划好的野玉海景区。
很多时候,村落的自然消亡,几十代人的记忆被连根拔起。幸运的是,千户彝族从规划设计到搬迁安顿,都在为刚刚离开故土的彝族人们重塑乡愁。
图腾,彝文,希慕遮,九重宫,风情街,火把广场,太阳历广场。千户彝寨里的所有,都与彝族人的过往有关,它甚至变成了这个族群认祖归宗的朝圣之地。
新与旧,传统与未来,并不绝对相互对抗的力量,千户彝寨是旧时祖先们口中的样子,也相当于彝族人的民俗博物馆。人会逝去,但乡愁永存。
文 | 吴再忠
编辑 吴再忠 / 编审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