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6-13
深晚报道|医生社工多方合力成功救下一名轻生少女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 医生,我想自杀,我已经买好了炭放在家里,我决定放弃治疗了,反正我已经三天没吃药了。"6 月 7 日上午 11 点,19 岁的晓玲(化名)来到龙华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以这种方式来和医生告别。

一周前,她曾来该院就诊,说自己以前经常有自杀想法。接诊的贾医生了解到在晓玲很小的时候父母关系就不好,家庭不和谐,体验不到生活中的乐趣,贾医生诊断晓玲为抑郁症。经过医生的开导,晓玲同意服用药物治疗。一周后,正逢端午节这天,晓玲再次来到医院,但这次她却是来告别的。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后,贾医生一边鼓励患者坚持用药并采取综合的治疗,一边询问患者家人的联系方式。但是晓玲决绝地说她已经放弃治疗了,并告诉医生她和家人关系不好,不想联系他们。" 我今天来就想道个别,以后我们再也不会见面了 "。说完晓玲就匆匆离开了诊室。

烧炭自杀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如果不及时劝阻患者,后果将不堪设想。贾医生根据晓玲在病历上留的电话打过去,却发现是空号,只好求助于医院社管中心工作人员。社管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晓玲以往的就诊记录,查到了晓玲的电话。贾医生通过电话和晓玲保持联系的同时,在区卫健局、区精神卫生中心的指导下,医院社管中心立即联系晓玲居住地社康从事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刘医生启动心理危机干预。正在休假的刘医生第一时间联系到当地居委会负责人和精神卫生防治社工。

在多方配合和努力下,最终联系到晓玲在外地工作的父母,当天下午晓玲父亲将其接回了家,成功阻止了一场自杀,帮助一个花季少女重获新生。昨日医生从晓玲爸爸那儿得知她现在正常服药,情绪比较稳定。

19 岁的花季少女为何会选择自杀呢?这种自杀可以预防吗?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大多数自杀是可以预防的。据研究显示,在所有引起自杀的心理障碍中,抑郁症的自杀风险是最高的。抑郁症中至少有 25% 的人有自杀企图,10%-15% 有自杀行为。很多抑郁症患者觉得自己没有用,认为别人也帮不了自己,对未来感到绝望。这种 " 无用 "" 无助 "" 无望 " 的感觉在遭遇一些负面生活事件,如失恋、欠债、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工作不顺利后就容易驱使抑郁症患者去计划和实施自杀。

龙华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邓秀良主任表示,预防和治疗抑郁症对于预防自杀是非常关键的。抑郁症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对于大多数抑郁症患者来说,新型抗抑郁药物具有良好的效果,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的巩固治疗和预防复发非常有帮助,一些物理治疗(仪器治疗)也是非常有效的。如果发现自己或亲友出现长期情绪低落和失眠,应及时求助医生;当青少年向父母报告说自己心情不好、有自杀的念头时,父母不应该责怪其 " 装病 ",应表示理解并鼓励其接受医生的综合治疗。

深圳晚报记者 赵东眉 通讯员 贾春平

相关标签

医生 自杀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